图:佛手瓜黑星病
【常见问题】佛手瓜感染病害怎么办?该如何防治?
【专家解答】佛手瓜常见的病害有霜霉病、白粉病、炭疽病、黑星病等等,对佛手瓜的茎叶、果实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需要及时防治。现将佛手瓜常见病害的症状表现及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霜霉病
1.症状表现:该病菌可在温室或大棚内的活体植株上存活,从温室或大棚向露地植株传播侵染。在温暖地区,田间周年都有瓜类寄主存在,病菌可以孢子囊借风雨辗转传播危害,无明显越冬期。病菌萌发温限为4~32℃,以15~19℃最为适宜。温度低、湿度大易诱发本病的发生。
2.防治方法:保护地栽培时湿度最好保持在90%~95%,尤其要缩短叶面结露的时间。发病初期可喷洒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甲霜铝铜或甲霜铜500倍液等。病情严重时,可用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或56%靠山水分散微颗粒剂700~800倍液,每7~10天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收获前l周停止用药。
图:佛手瓜霜霉病
二、白粉病
1.症状表现:该病发生时,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和茎蔓也能染病,但果实受害少。初发病时叶面先产生白色小粉斑,后逐渐向四周扩展融合形成边缘不明显的连片白粉,严重时整个叶面覆一层白色粉霉状物,一段时间后,致使叶缘上卷,叶片逐渐干枯死亡。叶柄和茎蔓染病时,症状基本与叶片相似。
2.防治方法:采用人工大量繁殖白粉寄生菌,即白粉菌黑点病菌进行生物防治。于佛手瓜白粉病发病初期喷洒到植株上面,可有效地抑制白粉病的扩展。发病初期喷洒农抗120或武夷菌素水剂100~150倍液,隔7~10天1次,连喷2~3次,不仅可防治白粉病,还可兼治炭疽病、灰霉病,黑星病等。也可在发病初期喷洒20%三唑酮乳油2000液,或60%防霉宝2号1000倍液,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等,每7~10天防治一次。还可选用40%福星乳油8000~10000倍液,隔加天左右1次,防治1次后,再改用常用杀菌剂。保护地栽培时也可用5%百菌清粉尘剂,每亩用药量为1千克。采收前1周停止用药。
三、炭疽病
1.症状表现:叶片染病,出现圆形至不规则形中央灰白色斑,后病斑变为黄褐色至棕褐色;茎、蔓染病,病斑呈椭圆形边缘褐色的凹陷斑;果实染病,病斑圆形至不规则形,初呈淡褐色凹陷斑,湿度大时可分泌出红褐色点状粘质物,皮下果肉呈干腐状,虽可深入内部,但影响不大。
2.防治方法:加强大棚内的温湿度管理,及时通风排湿,降低棚内湿度;为减少人为传播蔓延,田内各种农事活动都应在露水落千后进行;保护地栽培,可用烟雾法,用45%百菌清烟剂,苗用量250克,每7~10天熏l次,连续或交替使用,也可于傍晚用5%百菌清粉尘剂喷撒,亩用量1千克。发病初期可喷洒下列药剂: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农抗120水剂或2%武夷菌素水剂200倍液,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采收前1周停止用药。
图:佛手瓜白粉病
四、黑星病
1.症状表现:一般只侵染叶片,叶片染病时病斑圆形或近圆形,大小1~2毫米,褐色,四周组织常为黄色,病叶卷缩不平整,病部生长缓慢,后穿孔,病叶一般不枯死。
2.防治方法:加强栽培管理,尤其是定植后至结瓜期控制浇水十分重要。保护地栽培中,要注意温湿度管理,采取措施降低棚内湿度,减少叶面结露,抑制病菌萌发和侵入;保护地栽培时,可用10%多百粉尘剂喷撒,每苗用量1千克,或用45%百菌清烟剂,每苗用量250克,连续防治3~4次;发病初期可喷洒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武夷菌素水剂150倍液加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等,每7~10天喷洒一次,连续防治3~4次。另外,要加强检疫,严防此病传播蔓延。
五、蔓枯病
1.症状表现:蔓枯病主要危害佛手瓜的蔓、果和叶片,茎蔓染病造成的危害较大,蔓上初生褐色长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斑上生有黑色小点,即病原菌子实体。病情严重时,能引起茎蔓枯死,使病部以上蔓果生长发育受到很大影响,严重时可引起茎蔓死亡,果实萎缩。叶什染病,呈水渍状黄化坏死,严重时整叶枯死。果实染病,产生黑色凹陷斑,龟裂或致果实腐败。
2.防治方法:与非瓜类作物实行2~3年轮作。保护地栽培时要注意植株的调整,使其通风透光性好。发病初期可喷洒下列药剂: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每7~10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采收前l周停止用药。若茎蔓发病,可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加水拌成糊状,用棉絮或毛笔等涂于病部,每3~5天涂一次,连涂2~3次,效果较好。
图:佛手瓜炭疽病
六、(壳二孢)叶斑病
1.症状表现:主要危害佛手瓜的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不规则形或近圆形病斑。病斑较小,直径约3~6毫米,浅褐色至褐色。病斑边缘明显,上生黑色小粒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上或土表越冬,条件适宜时放射出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引起初侵染。发病后,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
2.防治方法:收获后要及时清洁田园,把病残体集中烧毁,以减少菌源。发病初期可喷洒下列药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200~1500倍液,或60%防霉宝2号超微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每7~10天喷洒一次,连续防治2~3次。采收前3~5天停止用药。
七、(叶点霉)叶斑病
1.症状表现: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水渍状小斑点,后逐渐扩展成不规则形或近圆形的病斑。病斑灰白色,中央散生肉眼不易看清的褐色小粒点。发病重的病斑融合成大片,造成叶片早枯脱落。
2.防治方法:实行轮作制度,避免重茬,覆盖地膜可减少初侵染源;提倡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和磷、钾肥料;加强栽培管理,适时适量控制浇水,及时整枝打杈及疏除老叶,以增加其通透性。发病初期可喷洒下列药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新万生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200~1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等,每7~10天喷洒一次,连续防治2~3次。采收前5~7天停止用药。
图:佛手瓜(叶点霉)叶斑病
八、叶烧病
1.症状表现:佛手瓜叶烧病是在保护地栽培中出现的生理病害,多发生在植株中上部叶片上,一般以接近或接触棚膜的叶片较易发生此病。发病初期病部的叶绿素明显减少,在叶面上出现小的白色斑块,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扩大后呈现白色到黄白色斑块,轻的表现为叶缘烧焦,重的则导致半叶以上乃至全叶烧伤。病部正常情况下无病症,但后期很容易被交链孢菌等腐生菌腐生,引起其他病害发生。
2.防治方法:加强栽培管理,棚内温度不能过高,否则要注意及时通风降温。如通过强阳光照射,而棚内外温差大、不便通风时,可采用遮花苫法降温。当棚内温度过高、湿度又低时应少量洒水或喷冷水雾进行临时降温;采用高温闷棚法防治其他病害时,要严格掌握闷棚的温度和时间,防止发生叶烧病。
【小编总结】关于佛手瓜常见病害的症状表现及其防治方法就介绍到这里了,为保证佛手瓜的丰产丰收,病害防治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希望上文中的介绍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
桂公网安备 45010702000689号|桂ICP备14001967号-1|栽培技术|免责声明:本站内容由网友供稿,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种植技术|农药价格|肥料价格|养鱼技术|茶叶知识|种地网
GMT+8, 2024-11-23 05:12 , Processed in 0.12089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