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大豆种植基地
【常见问题】大豆有哪些病害呢,如何才能防治?
【专家解答】
①大豆灰斑病
农业防治:a.选用抗病品种,注意品种搭配和轮换,并要经常监测各地病菌生理小种组成的变化,以便选择新的抗病品种;b.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收获后及时翻地,减少越冬菌量;c.注意合理轮作,避免重茬和迎茬种植;d.建立无病留种田,播种前剔除病斑种子;e.根据品种特性合理密植,加强栽培管理,控制杂草,降低田间湿度。d.加强测报,及时喷药防病。
化学防治:根据田间病情发展及气象预报,在结荚和鼓粒期喷药,以控制籽粒病害。
常用药剂:多菌灵胶悬剂(5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等。
适用范围:东北地区。
注意事项:必须在准确测报的基础上,在发病初期用药防治。施药时要按要求对水,细雾均匀喷于感病部位,以保证防治效果。
②大豆胞囊线虫病
大豆胞囊线虫病的休眠体(胞囊)在土壤中存活时间长、传播途径多,是一种极难防治的土传病害。主要依靠抗病品种和合理轮作结合施用药剂进行综合措施。
农业防治:a.选用抗(耐)病品种,注意品种搭配使用;b.避免重茬和迎茬,在黑土轻病区坚持3年以上的轮作,在盐碱土和沙土地区要实行5~6年以上的轮作;c.加强栽培管理,注意适当增施有机肥和钾肥,并适当补充锌和锰等微量元素,提高大豆抗病能力;d.加强豆茬耕翻,降低虫源。
生物防治:淡紫拟青霉菌剂等生物制剂可控制大豆胞囊线虫的危害。
化学防治:在大豆播种前选用可有效控制大豆胞囊线虫的种衣剂拌种。
适用范围:全国大豆产区。
注意事项:该病一旦发生很难根除,因此,要注意减少病害传播,控制疫区发展。
③大豆花叶病防治技术
大豆花叶病的病原是病毒,目前尚无特效药剂来防治。该病在田间由蚜虫传播,因此,防治应采取以选用抗病品种和不带病毒的种子、配合大豆蚜虫防治为核心的综合措施。防治的关键是控制蚜虫的发生、传播及危害,达到“切断毒源,治虫控病”。在蚜虫发生初期及时用药防治,将其控制在点片阶段或盛发初期。
农业防治:a.推广抗(耐)病品种。 b.播种前对种子严格精选,剔除褐斑粒;c.建立无(低)毒种子繁殖体系和健康种子田。种子田要选用健康种子,在蚜虫发生前结合铲地清除病苗,种子田与毒源隔离100米以上,以防止外源传播;d.避免晚播,使易感病期避开蚜虫高峰;e.大豆田出现蚜虫时要及时防治。可采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5%来福灵乳油、10%吡虫啉(又称大功臣、一遍净、扑虱蚜、虱蚜净等)或2.5%溴氰菊酯乳油;f.清理农田周边杂草,清除蚜虫越冬场所。
物理或生物防治:可在田间放置银灰塑料薄膜驱蚜。田间应尽量减少化学药剂施用量和次数,保护草蛉、瓢虫和食蚜蝇等蚜虫天敌。
化学防治:在病毒病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开始喷药防治。在7~8月份,还可结合治蚜喷施防治病毒病的药剂。
常用药剂:2%菌克毒克水剂、20%病毒A可湿性粉剂等。
适用范围:所有大豆产区。
注意事项:喷雾要做到均匀,无漏喷,连续施药2次,每次间隔7~10天;要统一行动,进行集中、连片防治。药剂要交替使用,以延缓蚜虫抗药性的产生。
④大豆锈病防治技术
以选用抗(耐)病品种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结合农业措施,实行综合防治。
农业防治:a.选用抗(耐)病品种。b. 在发病严重的地区,可改秋播大豆为春植,避开适宜发病的气候条件;c.合理轮作和间作,清沟排涝,降低田间湿度;d.中耕除草,改变田间小气候;e.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f.秋大豆地区不种田埂豆,可减少病菌数量。
化学防治:做好预测预报,重病年适期喷药。
常用药剂:三唑类药剂、三嗪酮、粉锈灵、百菌清、邻酰胺、苯来特、嗪胺灵、代森锰锌等。
适用范围:南方大豆锈病发生区。
注意事项:施药时按要求对水,均匀喷雾于叶部。防治要及时,尤其当雨日多、田间湿度大时,要及时控制病害发展。
【小编点评】大豆病害不可轻忽,发现病害时不及时防治很容易造成大豆产量、品质上的各种损失,一定要引起重视。
|
桂公网安备 45010702000689号|桂ICP备14001967号-1|栽培技术|免责声明:本站内容由网友供稿,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种植技术|农药价格|肥料价格|养鱼技术|茶叶知识|种地网
GMT+8, 2024-11-23 00:59 , Processed in 0.11967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