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地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种地网 门户 种植资讯 查看内容

松树育苗及种植方法

2023-4-12 05:08| 发布者: 种地网| 查看: 46| 评论: 0

摘要:   松树是松科松属常绿乔木的统称,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松树的树形苍翠挺拔、遒劲多姿,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是庭院绿化的主要树种,同时还拥有着极高的工业价值和药用价值,可以说是大自然的馈赠。那么,松树该怎 ...
  松树是松科松属常绿乔木的统称,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松树的树形苍翠挺拔、遒劲多姿,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是庭院绿化的主要树种,同时还拥有着极高的工业价值和药用价值,可以说是大自然的馈赠。那么,松树该怎么种植呢?现将松树的育苗及种植方法接介绍如下。

图:松树种植
  一、松树的育苗方法
  1.做好松树采种工作:首先,选用长势良好,体形健康的松树作为种树。其次,松树种子成熟期一般为8-10月,掌握采种的关键时间。其三,应该人工上树采摘果枝的方式,方便鉴别种子和准确摘果、最后,做好球果的处理,松树松塔一般采用露天摊晒、敲打的方式干燥,将干燥后的球果经过筛选后干藏。
  2.做好松树种子的贮藏工作:其一是贮藏时间一般为第一年10月至第二年3月。其二是种子经过筛选后置于通风、干燥的室内。
  3.做好苗圃的处理:首先,选择土质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作为松树苗圃的土壤。其次,松树苗圃的平整应集中于3月上中旬进行,需要深翻,其三,制作1米宽左右的高床或高垄。其四,松树苗圃每亩施厩肥3000公斤最后,对松树苗圃进行严格的土壤消毒。
  4.做好松树种子的播种工作:首先,3月下旬,松树种子经过催芽处理后可直接播种。其次,也可选用40℃左右温水浸种在温暖处混沙或锯末中进行催芽后再播种。其三,苗圃应灌足底水。其四,每亩松树苗圃播种7至10公斤种子。最后,播种后用捣细的腐殖质或细沙覆盖不超过0.5厘米,最好再覆一层草保墒。
  5.做好松苗的抚育管理:首先,在松树幼苗出齐后应该做的必要的遮阴,保持透光度在60%左右。其次,6月中下旬和7月上中旬分别间苗2次,每米留苗100株左右。其三,出苗后每亩追硫铵5公斤。其四,进入8月份可适量追施磷钾肥。最后,抚育期间主要防止松苗立枯病的发生。
  6.做好松苗的出圃工作:首先,出圃时机,一般原则第二年春季土壤解冻作为松苗出圃移栽的时机。其次,起苗前3至5天应该浇水一次,使土壤湿润疏松。最后,起苗对主根进行适当的修剪,不要伤到松苗顶芽。

图:松树种植
  二、松树的种植方法
  松树种植和养护的方法因苗木的种类不同而不同,需要在实际的工作中采用区别对待的办法,加以注意。
  1.松树栽植的分类:首先,容器苗种植技术,容器松苗由于自带土坨,松苗栽植过程中根系不易受损伤,容易快速适应种植地域环境,缓苗期短,成活率较高,但是存在着造价高,对苗圃土壤有减少性危害。其次,裸根苗种植技术,裸根松苗在起苗栽苗过程中细小的根部会受到伤害,导致其适应环境能力降低,同时裸根苗种植技术具有成本低廉等优点,方便栽植和运输。最后,移植苗种植技术,移植松苗具有根系发达、根茎比大的特点,成活率一般比较高。
  2.松树造林苗龄的选择:红松一般以2~3年生苗为宜;落叶松一般以一年生苗为宜;油松雨季造林多用1.5年生苗;马尾松则用1年生苗,在杂草繁茂的造林地段可以适当延长苗龄。
  3.松树种植季节的选择:松树种植季节一般以早春为适宜,在春旱严重的华北、西北地区则可选择多雨的7、8月造林。有穴植和缝植两种栽植方法,都要保持苗根湿润,栽植时注意使根系舒展,覆土后踏实。对于受伤的和过长的侧根栽前可适当修剪。在干旱地区造林可采取各种削弱地表蒸发的措施。苗木的配置,一般是每个栽植点栽1株,但也有丛植的,即每个栽植点栽2~4株。丛植对提高成活率和促进幼树生长有利。松树造林密度以每公顷4444株为宜,也可根据造林地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计划采取每公顷3333株、2500株。
  4.松树种植应该注意的要点:纯松树林容易发生病虫害和火灾,且生产力也低,要注意营造针叶和阔叶混交林,在东北地区,一般选用混交的树种有紫椴、枫桦、鱼鳞云杉、红皮云杉、臭冷杉等。

图:松树种植
  【小编结语】松树具有气候适应性、抗旱性、耐阴性、生长周期长等生长特性,在种植前当充分了解。上文中为大家介绍了松树的育苗及种植方法,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种地网-种植技术交流
 

相关阅读

桂公网安备 45010702000689号|桂ICP备14001967号-1|栽培技术|免责声明:本站内容由网友供稿,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种植技术|农药价格|肥料价格|养鱼技术|茶叶知识|种地网

GMT+8, 2024-11-23 05:34 , Processed in 0.12806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