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地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种地网 门户 种植资讯 查看内容

土茯苓有什么功效作用?土茯苓的种植技术

2023-4-11 13:42| 发布者: 种地网| 查看: 75| 评论: 0

摘要:   【常见问题】土茯苓有什么功效作用?该怎么种?   【专家解答】土茯苓为百合科植物,别称冷饭团、过山龙等,虽与茯苓名称相似,但却是完全不同,茯苓为菌类,而土茯苓则为植物。土茯苓以干燥根茎入药,具有较 ...
  【常见问题】土茯苓有什么功效作用?该怎么种?
  【专家解答】土茯苓为百合科植物,别称冷饭团、过山龙等,虽与茯苓名称相似,但却是完全不同,茯苓为菌类,而土茯苓则为植物。土茯苓以干燥根茎入药,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种植效益高。现将土茯苓的功效作用和种植技术介绍如下:

图:土茯苓种植
  一、土茯苓的功效作用
  1.促进睡眠:土茯苓具有安宁心神的作用,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进入睡眠,改善睡眠质量。传统上人们喜欢将土茯苓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一起熬制成汤,用于安抚心神,以免出现失眠、心悸等情况。
  2.延年健智:《神农本草经》就已经把土茯苓称作“上品”,认为它“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由于土茯苓具有极佳的利尿功效,对于降血糖和减肥有着良好的辅助作用。而且土茯苓无论是什么群体都是可以食用的,需要注意的地方不多。土茯苓能够让机体润泽强健,经常食用能起到延年益智的作用,并有“仙家食品”的美称。
  3.祛斑美容:土茯苓向来被看作美容上品,可以起到祛斑、去除黑色素等作用,从而达到美容养颜的功效。在耳熟能详的《红楼梦》中就介绍了土茯苓霜的服法和作用,可见土茯苓祛斑美容作用的深入人心。土茯苓除了内服之外,也可以作为面膜以助于美容养颜。可以将土茯苓粉和蜂蜜混合调成糊状,于晚间敷于脸上,早晨再用清水洗净。

图:土茯苓
  二、土茯苓的种植技术
  1.选蔸:松树砍伐后留下的树蔸,凡直径在16厘米以上都可用于栽培茯苓。一般是用头年秋天或当年春砍伐的树蔸,要求树皮没有脱落,木质无虫蚁蛀蚀,不腐朽。
  2.削皮:在3-6月或头年冬季,把松蔸周围1米内的杂草铲除,在树蔸上削去大部分树皮,只剩下间距相等的4条1指宽树皮,直径3厘米以上支根也削去大部分树皮,只留一条树皮与树蔸留皮相连,以便传到菌种。
  3.挖地:将树蔸周围1米内的土挖松,深40厘米以上,捡净杂草根、石头,使树蔸主根及侧根露出地面,并把直径3厘米以下的支根砍除。留下的支根在0.7米-1米处砍断,以防菌种向外传行。
  4.下种:在树蔸树根周围撒下防白蚁药粉,盖一层薄土,再接菌种。接种方法有两种:
  (1)高桩接种法:松树蔸较高,则在树蔸近根处锯一个深10厘米的缺口,将菌种木片紧放在缺口内,捆紧,用湿草纸包住后盖土。
  (2)矮桩接种法:适于矮树蔸,在粗根基部侧面削去树皮,并将一根松段木(直径10厘米,长80厘米,留一条一指宽树皮,其余削皮至木质部)晒干后靠在此处,然后把菌种木片紧靠粗根的去皮处和松段木上,用松木片覆盖,压紧。凡松蔸粗则接3-4个种点。
  5.覆土:矮桩树蔸接种后覆土4-7厘米厚,堆成馒头状。高桩树蔸接种后将土堆至接菌种处上面4-7厘米,蔸顶部露出地面。四周应开好水沟,沟两边撒一圈白蚁药粉。

图:土茯苓
  6.管理:接种后10天,菌丝已开始长入树桩内,这时应检查是否上菌,不上菌的要及时补接种。茯苓的主要虫害是白蚁,严重的往往将松木蛀空。防治方法:经常在茯苓种植地内扒开部分窖,检查窖内有无蚁路,一旦发现要及时用白蚁药喷在白蚁身上,使其带回到窝内互相传染中毒死亡。
  7.收获:接种60天后开始结苓,随着茯苓的膨大,土壤出现裂缝,这时要及时加盖薄土保苓。9个月后,就可采挖了,挖时采大留小,覆上土再过4-5个月又可采挖一批,直径20厘米以上树蔸可采鲜苓7.5公斤左右,能连采2年。
  8.加工:将鲜茯苓堆放在室内,用稻草盖严“发汗”5-6天,然后摊开晾1-2天。再用稻草盖严堆放5-6天后,去皮,放入蒸笼内隔水蒸熟至透心,或用水煮熟至透心(煮时要换水3-4次,当水转黑时便换水)。取出用利刀切成4厘米×4厘米×0.5厘米的方块。然后将白块、赤块分别摆放在竹席或竹筛里,上覆1张白纸,日晒至全干。如遇阴雨天可用炭火烘干(不可用明火烘烤)。
  【小编结语】土茯苓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种植价值,值得农户们选种。上文中为大家介绍了土茯苓的功效作用和种植技术,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种地网-种植技术交流
 

相关阅读

桂公网安备 45010702000689号|桂ICP备14001967号-1|栽培技术|免责声明:本站内容由网友供稿,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种植技术|农药价格|肥料价格|养鱼技术|茶叶知识|种地网

GMT+8, 2024-11-23 00:05 , Processed in 0.13695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