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番石榴有什么功效作用?该怎么种?
【专家解答】番石榴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水果,别名芭乐、拔子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较好的功效作用,对止痢、止血、健胃等均有一定的功效。番石榴在我国华南等地普遍种植,具有较高的种植价值。现将番石榴的功效作用和种植技术介绍如下。
图:番石榴种植
一、番石榴的功效作用
1.健胃消食:番石榴含纤维教高,能有效的清理肠道,能起到健胃消食、助消化的功效。
2.除湿止泻:番石榴营养丰富,有健胃、提神、补血、滋肾之效,还有收敛止泻、消炎止血的作用,根皮煮水配红糖可除湿止泻。
3.抵抗癌变:番石榴具有防止细胞遭受破坏而导致癌病变,避免了动脉粥状硬化的发生,抵抗感染病,还能维持正常的血压及心脏功能。
4.补充营养:番石榴能够有效的补充人体缺失的或容易流失的营养成分。番石榴含纤维高,能有效的清理肠道,对糖尿病患者有独特的功效。
5.美白肌肤:番石榴具有抗氧化功效,能美白肌肤、防止黑斑及雀斑形成、增加皮肤对紫外线的抵抗力,是女士们保持美白肌肤的最佳选择。
6.防治老化:番石榴根及果实具有防老化的作用,特别是其所含的铁、磷、钙极多,尤其是种籽部份,铁的含量为热带果实中最多的一种。
7.降糖作用:番石榴根皮及其果实有降血糖作用,对糖尿病患者有独特的功效,富含的纤维能有效的排走积存在肠内的宿便。
8.解酒作用:番石榴根皮及果实富含维生素C、铁、钙、磷等矿物质,补充人体维生素的需求,对喝酒超量者具有解酒功能。
9.抑菌消炎:番石榴是一种很好的造血食物和活力恢复剂,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能对消炎药起辅助作用。
图:番石榴种植
二、番石榴的种植技术
1.选地建园:番石榴树喜光忌阴,生长适温20~35℃,最适温度23~28℃。因此番石榴树最适宜在热带、亚热带地区选择避风向阳、少霜冻的开阔地方种植。番石榴的土壤适应性强,在沙土、黏土、溶岩土上均表现良好。尤以在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土质疏松、土壤微酸性(pH值5.5~6.5),湿度大且排灌良好的土壤为佳。
2.种苗选择:目前苗木市场上番石榴的种苗较为杂乱,质量参差不齐。为了确保苗质量,建议种植者到信誉较好的科研单位或种苗公司选苗购买。选用嫁接苗,砧木要以本地番石榴、泰国番石榴等为好。嫁接口上下发育均匀,嫁接口部位在树干高15~20厘米处,砧木接口下方2厘米处茎粗大于或等于0.7厘米,嫁接口上方3厘米处新梢茎粗大于或等于0.4厘米。主干粗直,苗高40~60厘米,具有l级以上分支2~3条,枝条分布均匀,生长健壮,叶色浓绿,根系发达,无病虫为害。
3.种植方法:番石榴一般在春季(2~4月份)种植,株行距为3×(3~4)米,栽培密度为840~1275/公顷。定植前先挖坑,长、宽各约100厘米,深约80厘米,用腐熟有机肥与表土熟泥混匀回坑。种植层用熟土,根不能接触到肥料。不宜深种(与在苗圃时一致),压实泥土,起墩,修整好树盘(高出地面20~30厘米),淋足定根水和盖草。特别注意在长出的新芽叶片老熟后才能开始施薄肥。
4.施肥管理:番石榴结果时问长,产量高,所以养分消耗迅速,因此要特别重视有机肥的施用,每年施用2~3次,每次的种类最好有所不同,以防缺乏微量元素,影响产量及品质。化肥作为追肥,生长初期以氮肥为主,磷、钾肥为辅。结果后期依树势、挂果量不同而用复合肥酌情补充,以少量多次为原则,方法可采用穴施、撒施或沟施。
5.水分管理:番石榴由于一年四季都可开花结果,因此要保持充足的水分供应,秋冬季节要特别注意灌水,10天左右要补充1次,直至成熟采收前,雨季则要注意排水,以防积水引起落果,降低品质和风味。
图:番石榴种植
6.整形修剪:番石榴在离地40~50厘米处定干,促使侧芽萌发,保留6~8条作为将来的主枝,当各主枝长至约30厘米时,用绳子或竹条将各主枝引向四面斜伸成45°或相近水平,促使下部萌发新梢现蕾、开花结果,当新梢长至约30厘米时再配合摘心,如此循环操作。当树体内枝条过密或太高时,应将过高及过密枝剪除,以保持树冠内枝条平均分布,促进萌梢开花。
7.疏果套袋:番石榴在谢花后果实长至直径为3厘米左右时,宜将不良及过多的果粒摘除,根据树体营养及挂果状况每枝保留1~2个果,再用泡沫网和塑料袋套上,以保持果皮美观、细嫩和防止病虫为害。
【小编结语】番石榴的果供食用,叶含挥发油及鞣质等供药用,具有较高的种植价值。上文中为大家介绍了番石榴的功效作用和种植技术,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
桂公网安备 45010702000689号|桂ICP备14001967号-1|栽培技术|免责声明:本站内容由网友供稿,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种植技术|农药价格|肥料价格|养鱼技术|茶叶知识|种地网
GMT+8, 2024-11-23 04:19 , Processed in 0.14648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