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地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黄瓜定值的条件与定值要求有哪些

2022-6-4 11:26| 发布者: 种地网| 查看: 152| 评论: 0

摘要:    在黄瓜的整个生长期内,定植是黄瓜幼苗生长及黄瓜产量的重要环节,这里讲一讲黄瓜定值的条件,以及黄瓜在定值时的一些要求,供各位黄瓜种植户学习参考。黄瓜的定值要求分为定值前、定值时与定值后的几项要求 ...
  
黄瓜种植技术 

在黄瓜的整个生长期内,定植是黄瓜幼苗生长及黄瓜产量的重要环节,这里讲一讲黄瓜定值的条件,以及黄瓜在定值时的一些要求,供各位黄瓜种植户学习参考。

黄瓜的定值要求

分为定值前、定值时与定值后的几项要求,包括对土壤、施肥、苗间距与地膜等的基本要求,一起来看下。

1、定植前

在黄瓜幼苗进行定植前,一定要提前做好土壤松土,以及土壤的施肥,松软的土壤,充足的肥料,可以保证幼苗的茁壮成长。

当地面温度逐渐回升时,可以提前30d进行松土、施肥等,在土壤中施加一定量的粪肥及磷酸二铵。

2、定值时

当土壤的温度、松软度、肥力达到定植要求后,可以进行黄瓜定植工作。

当15cm深处的土壤温度保持在12℃,且土壤松软适宜,便可以进行定植。

在定植时,控制好苗间距,以60cm的距离为好,株间距要控制在33cm,667m2苗数以3500~4000株为好。

3、定值后

定植完成后,以地膜实现三膜覆盖,棚四周则使用草席围盖。

冬春茬黄瓜定植后调节环境条件的方法

1、缓苗期

定植后应保温保湿,促进黄瓜迅速生根缓苗。一般掌握地温在25℃,气温白天在28~30℃,夜间在20~22℃。因此期外界温度还不太低(一般在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

在保证正常温度的条件下,注意适当通风,防止温度过高,幼苗蒸腾过强,影响缓苗。

缓苗期日光温室内,需要保持较高的湿度,一般要求空气湿度在85%~90%以上,7~10天。

2、缓苗后至根瓜坐住

黄瓜缓苗后,再相继长出2~3片叶,即植株具有5~6片叶时,茎蔓开始伸长甩蔓,不能直立生长,标志着幼苗期结束。到植株具有12~13片叶,株高1米以上,根瓜坐住。此期是幼苗期的延续,也是结瓜期的开始。

缓苗后加大昼夜温差,严格控制水分,地不干不浇水,促使根系向深处发展。保持白天温度在25~26℃,夜间在15℃,超过30℃应从顶部放风,下午降至20℃时应停止放风,下午当室温降至15℃时应覆盖草苫,遇到寒流天气,可在17~18℃时覆盖草苫。晴天早晨应尽量早揭草苫。

植株甩蔓后生长速度加快,在温湿度管理上既要满足生长所需温湿度,促进秧蔓伸长,又要防止温湿度过高,造成徒长。当第一批雌花出现后,要保持土壤不干即可,切不可大水漫灌,以防化瓜。保持白天温度在22~27℃,夜间温度在12~18℃,直至根瓜坐住。

注意大温差炼苗,以适应植株在严冬期对低温的适应能力。温度和水分管理原则上是先大控,再小控。即缓苗后大控,促进根系生长;初花期小控,使根瓜坐住。

此外,浇水后还应注意通风散湿,防止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3、结瓜期

根瓜采收后,植株中部向上陆续结瓜,进入结瓜期。因结瓜前期正值严冬季节,应注意防寒保温,这期间一般不通风。保持温室内白天温度在22℃以上,夜间在10~12℃以上。

因节能日光温室无人工加热设备,所以增温保温主要通过草苫的揭盖来调节。草苫的揭盖应考虑温度和光照两方面因素,在保证温度条件的情况下,白天应尽量使其多见光。

揭苫的时间,应以揭苫后棚内温度不下降为度,在12月至翌年2月这段时间一般在上午8~9时揭苫,3月份后揭苫时间逐渐提前;盖苫时间应以室内温度下降至20℃时进行,12月至翌年2月一般在下午15时进行,3月份后逐渐延迟盖苫时间。

阴雨天气,只要揭苫后气温不下降就应揭苫。大风雪天气可在中午短时揭苫。连续阴天即使温度下降,也要在中午短时间揭苫。久阴乍晴时应陆续揭苫,以使植株逐渐适应强光条件。

3月份后,日照逐步加长,光照变强,外温逐渐回升,进入结瓜盛期。在此期间,注意通风排湿,保持适当的温湿度,白天温度在27~30℃,夜间在12~20℃,使昼夜温差保持在5~10℃。

当室内温度超过32℃时,应在顶部进行通风,通风多在12时至下午14时之间进行。

此时,草苫应早揭晚盖,使植株尽量多见阳光。每次浇水后应进行通风散湿,以减少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农业种植技术交流种地网 
 

相关阅读

桂公网安备 45010702000689号|桂ICP备14001967号-1|栽培技术|免责声明:本站内容由网友供稿,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种植技术|农药价格|肥料价格|养鱼技术|茶叶知识|种地网

GMT+8, 2024-11-23 09:20 , Processed in 0.04467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