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理特性 大麦拉丁文名:Hordeum vulgare L. 别名:牟麦、饭麦、赤膊麦、三月黄等。属于禾本科、大麦属一年生禾本植物。大麦秆粗壮,光滑无毛,直立,叶鞘松弛抱茎,多无毛或基部具柔毛;叶舌膜质,具坚果香味,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与小麦的营养成分近似,但纤维素含量略高。幼穗分化开始较早,叶龄在1~2左右时生长锥开始伸长;进入二棱期后,开始分化三联小穗,每个小穗突起仅分化出一朵花。禄丰县大麦全生育期一般为165—180d左右。大麦生育期比小麦短,比小麦早熟7—15d,且能适应迟种早收。依据生育特点和栽培管理不同,一般可分为出苗期、三叶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灌浆期、成熟期九个时期。 禄丰县大麦品种主要有V43、V24、红芒大麦、保大麦8号、裸麦757、啤酒大麦、六棱大麦等,其中以V43、红芒大麦为主,占全州大麦种植的80%。 二、需肥特性 (一)氮、磷、钾养分吸收 大麦一生需要吸收较多的氮、钾和适量的磷元素。大麦植株吸收三要素的总量,因生产条件和产量水平而不同,产量越高,吸收三要素的总量也随着增加;氮素随着产量的提高,吸收量减少;磷和钾则随着产量的提高,其吸收量增加。全生育期吸收氮、磷、钾的比例大约为1∶0.4∶1。根据大麦的吸肥量较多的特点和相关资料,每生产100kg大麦籽粒约需吸收纯氮N2.85—3.41kg、P2O5 0.86—1.09kg、K2O2.30—2.68kg。 (二)、不同生育期氮、磷、钾养分吸收量 大麦的生育期不同,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量也不同。从生长阶段分析,大麦在不同生育期对氮、磷、钾的吸收量,有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是出苗到拔节阶段,吸收氮、磷、钾分别占总吸收量的45.22%、32.56%、47.08%;另一个高峰期是在拔节到抽穗阶段,吸收氮、磷、钾分别占总吸收量的34.71%、42.67%、40.02%。抽穗以后到灌浆期吸收的氮、磷、钾分别占总吸收量的20.07%、24.77%、12.90%,此期间吸收较多的是磷和少量的氮、钾;氮和钾的吸收强度以拔节至抽穗阶段最大。 四、科学施肥技术 大麦施肥必须坚持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配合施用化肥;氮、磷、钾配合施用的原则。施肥时必须坚持施肥必须坚持前轻后重,重施拔节肥(占追肥总量的60%)。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搞好追肥,基肥以磷、钾肥为主;追肥以氮肥为主,在分蘖期和拔节期分两次追施。到生育后期,一般不再追施肥料。全生育期施肥量不宜超过N-P2O5-K2O=16-6-5。 (一)、施用有机肥 大麦全生育期每 hm2施肥量为腐熟细碎的有机堆肥45000—52500 kg,在整地时作基肥一次性施入。 (二)、合理确定氮、磷、钾施用量 大麦全生育期每 hm2氮肥施用量为纯氮(N)180—240kg;磷(P2O5)75—90 kg、钾(K2O)67.50—75kg。磷肥、钾肥作基肥一次性施用;氮肥总量的40%在分蘖期、60%在拔节期追肥。 1、基肥。为改善土壤结构,确保大麦苗齐、全、壮,为分蘖、拔节、结实、丰产打下基础,结合整地hm2用过磷酸钙468.75—562.50kg、硫酸钾135—150kg作基肥一次性施用。 2、追肥。每hm2用尿素391.30—521.74kg在分蘖期和拔节期施用。在分蘖期时每hm2用尿素156.52—208.70kg作分蘖肥施用;在拔节初期时每hm2用尿素234.78—313.04kg作拔节肥施用。 (三)、针对性施用微肥根据大麦的生长特性和需肥特性,需要补充硼肥。每hm2用硼砂7.5—15kg作基肥施用。 (四)、酸性田块适当施用石灰 大麦生长适宜微酸性到中性土壤。酸性田块应适当施用石灰。施用石灰主要起到调节土壤酸碱度、补充钙肥和土壤消毒杀菌的作用,以利于大麦正常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在整地时每hm2用石灰粉1000.50kg一次性撒施。 (五)、喷施叶面肥 大麦在拔节期到抽穗期是需肥高峰期,应及时进行叶面施肥,在拔节期、抽穗期分别采用0.1%—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叶面喷施,提高结实率,增加粒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