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种植小麦的农户来说,冬季做好小麦冬灌工作,是来年获得增收的重要工作之一。那么,小麦冬灌该如何做呢?小麦冬灌时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呢?今天将就此为大家做详细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农户们做好小麦冬灌工作,提高小麦产量。 小麦要不要冬灌,得看这几点: 一、小麦的需水特性 小麦一生总耗水量为390~600毫米(每亩260~400立方米)。耗水量与产量有关,随产量提高耗水量也增加,但每生产单位籽粒产量的耗水量(称为耗水系数)却随产量提高而降低。因此,提高栽培技术水平,减少灌溉,增加产量,是降低耗水系数,实现高效用水的根本途径。 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的适宜土壤水分状况不同。以占田间最大持水量的百分数计,各阶段的适宜土壤水分为:播种到出苗60%~80%,出苗后直到抽穗期均为70%~80%,开花至成熟期,以保持不低于70%,并逐渐下降到60%~50%为宜。 二、根系的生长特性 小麦根系由两种根组成。一种是初生根,也叫种子根或胚根,一般3~5条。初生根垂直向下生长,入土可深达3米。其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功能期从苗期延续到灌浆以后,对后期干旱条件下利用深层水分具有特殊意义。另一种是次生根,也叫节根,伴随分蘖发生而逐渐生出,一般到开花期达最大数目。次生根入土较浅,大部分分布于0~40厘米土层内,是吸收养分的主体。 三、小麦节水的可能性 小麦根系生长状况与土壤水分关系很大。在小麦生长初期,如土壤水分充足,则初生根生长较浅。这样如果在生育中后期缺水,由于不能吸收深层水分,受干旱影响较严重。相反,如生长初期土壤适度干旱,表层水分少,则根系入土较深。这样在生育中后期缺水时,深层根系可以吸收深层水分,从而受干旱的影响较轻。因此,在生长初期适当控制水分,培育深而健壮的根系,有助于提高小麦抗旱能力。 在小麦不同生育阶段消耗的水分中,消耗于叶面蒸腾和地面蒸发的比例不同。冬小麦从出苗至越冬,由于苗小,地面无覆盖或覆盖度很小,消耗的水分大部分为蒸发,蒸腾作用需很少。蒸发消耗的水不进行物质生产,应尽量减少其消耗的比例。因此,在底墒充足保证出苗的基础上,应尽量不灌水,避免土壤表面湿润,以控制蒸发,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实现节水。 四、根据天气状况和土壤墒情进行冬前管理 (一)麦区播种质量较好、播种后镇压较踏实的麦田,一般不需要浇冻水。播种后没有镇压或镇压力度不够,麦田坷垃较多,土壤悬松的麦田,可以在表层土壤水分蒸发,墒情适宜时,在晴暖天气的下午补充镇压。镇压后土壤踏实,墒情充足的,也可以不浇冻水。 (二)为保证小麦安全越冬,北部麦区一般麦田需要浇冻水。但如果播种后及时镇压,表层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间持水量80%以上的,也可以不浇水。个别播种过晚,苗龄尚在三叶期以下,且整地播种和镇压质量较好的,也不需要浇水。 (三)沙土地保水能力差。因此,无论南部还是北部麦区,土壤沙性大的麦田应该浇冻水。 (四)因整地时间不适宜,造成大坷垃的黏土地麦田,无论南部还是北部麦田,也应该浇水。这样通过冬季的冻融作用,可以粉碎坷垃,避免寒冷空气通过大的土壤孔隙侵入麦苗根部造成冻害。黏土地浇冻水后,还应该及时锄划。 (五)浇冻水的时间不宜过早,以日平均气温稳定降低到3℃左右,浇完水夜冻昼消时为宜。轮灌期较长,浇水需要较长时间的,可以提前到日平均气温5℃时开始,夜冻昼消时结束。一般年份,北部麦区的适宜时期在11月下旬,中南部麦区由北向南可以从11月底到12月上旬末期。 小麦冬灌方法: 冬灌顺序一般是先灌渗水性差的黏土地、低洼地,后灌渗水性强的沙土地;先灌底墒不足或表墒较差的二、三类麦田,后灌墒情较好、播种较早并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小麦冬灌水量不宜过大,以能浇透、当天渗完为宜;一般每亩50~60立方米。为节约用水,一定要做到渠畦配套,防止大水漫灌。 小麦冬灌注意事项: 浇干不浇湿。 当泥土含水量沙土低于16%,壤土低于18%,黏土低于20%,即泥土水分不足时,应进行冬灌特别是缺水的坷拉麦田,冬灌除了能平抑地温、防御冻害外,还能踏实泥土,避免吊根死苗。对超过上述各类泥土含水量标准的麦田不要灌水,应加强中耕划锄,提温保墒,促根下扎,以利培养壮苗。 灌水量要恰当。 冬灌宜采取小畦浇水,每亩水量50立方—60立方为宜,切忌大水漫灌。大水漫灌不但增加成本,浪费水源,造成养分散失,而且当碰到突然降温时,容易造成麦苗冻害。 盐碱地切忌冬灌。 盐碱地冬前有一次返碱顶峰期,时间通常11月上中旬,这时气温在山东省通常降到3℃—5℃,泥土处在昼消夜冻期。冬灌后水分集中在耕层,水对盐碱地的淋溶作用很差,当春季泥土返浆时,会使根系遭受盐碱的损害,严重时造成麦苗死亡。故此,盐碱地切忌冬灌。 冬灌前后不宜喷施小麦除草剂,否则容易稀释小麦除草剂药性,还容易造成冻害。 此外,小麦冬灌后要加强管理,及时划锄松土,弥合裂缝,以破除板结,保墒增温,防止透风伤根造成死苗。 |
桂公网安备 45010702000689号|桂ICP备14001967号-1|栽培技术|免责声明:本站内容由网友供稿,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种植技术|农药价格|肥料价格|养鱼技术|茶叶知识|种地网
GMT+8, 2024-11-22 23:58 , Processed in 0.03692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