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浇水。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也是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关键时期。
田块中有稻瘟菌,品种高感稻瘟病,温度和湿度适宜等各种外界条件。
高温高湿会导致稻瘟病大爆发。尤其是大雨过后的有雾天气。
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原因:管理:1、施用的有机肥未充分腐熟;施用氮肥过多或过迟,植株生长过嫩,抗病性降低易发病。2、未及时烤田,或烤田不好,长期灌深水,排水不良的田块易发病;3、栽培过密,田间通风透光差,虫害严重的田块易发病4、管理粗放,田间及四周田埂杂草丛生的田块易发病。气候:长期连阴雨、长期灌深水、大水串灌、气候温暖、日照不足、时晴时雨、多雾、重露易发病。土壤温度低,阴雨连绵,日照不足有利于发病,大面积种植高优品种,抗病性差极易导致大面积发病。偏施、迟施氮肥,均易诱发稻瘟病。
田间高温多湿是发病的主要原因。
水稻瘟病发生原因:气温高、湿度大、栽植密度大通风不好、施N肥多、前期预防施药时间滞后、稻田水不断不晒田、播种前种子没有处理。
由真菌引起的一种水稻病害,又称稻热病、火烧瘟、叩头瘟。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稻草和稻谷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到稻株上,萌发侵入寄主向邻近细胞扩展发病,形成中心病株。病部形成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播种带菌种子可引起苗瘟。适温高湿,有雨、雾、露存在条件下有利于发病。浸染循环病菌以分生孢子或菌丝体在病稻草、病稻谷上越冬,是第二年病害初次浸染的主要来源。寒地稻作区由于早春温度低,在田间不发生苗瘟,因此,初次浸染的主要来源来自露天堆放的病稻草。当气温上升到15℃以上,湿度又适合时,就能不断产生分生孢子。孢子通过风、雨传播引起稻苗发病。
稻瘟病是真菌引起的病害,病菌以分生孢子或菌丝体在稻粒或稻秸(草)上越冬,在平均气温达到15℃遇雨潮湿时,病菌不断产生孢子,借风雨气流传播,使稻株染病。然后继续产生孢子,再度进浸染,再防控不当的情况下,不间断多发浸染,致使水稻整个生育期内均有不同程度的稻瘟病发生。
病原菌侵染及适宜病菌生长发育的温湿度和稻株内营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