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地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水稻褐边螟该如何应对?有哪些防治方法?

2022-3-18 10:57| 发布者: 种地网| 查看: 213| 评论: 0

摘要:    水稻褐边螟是一种常见的虫害,一般能够造成水稻减产5%左右,严重时可减产50%。那么,农户们该如何应对水稻褐边螟呢?本文将就此为大家做详细的总结,供农户们参考。形态特征:(1)成虫。雌蛾体长10mm ...
  
水稻种植技术 

水稻褐边螟是一种常见的虫害,一般能够造成水稻减产5%左右,严重时可减产50%。那么,农户们该如何应对水稻褐边螟呢?本文将就此为大家做详细的总结,供农户们参考。

形态特征:

(1)成虫。雌蛾体长10mm左右,翅展20~23mm。前翅黄褐色,前缘褐色,从顶角到后缘具1条褐色斜纹,翅中央具棕褐色小点3个,排列成等边三角形,外缘具棕褐色小点7个,缘毛浅黄色,后翅银灰色。雄蛾体长7~8mm,翅展16~19mm。前翅灰黄,翅尖斜纹及小点比雌蛾明显,腹部黄褐色,尾端无鳞毛。

(2)卵。乳白色至青黑色。卵块为长椭圆形,覆盖灰黄色鳞毛。

(3)幼虫。末龄幼虫体长15~20mm,头深褐色,胸部、腹部主要是绿色,从腹部第2节后渐渐转黄。

(4)蛹。长11~13mm,初黄绿色,后变浅黄色,羽化前变成黄褐色。

(5)茧。白色。

发生规律:

幼虫钻茎而入,多从水稻剑叶叶鞘空隙处向下蛀入茎秆第1节,蠕行至白色柔嫩组织处蛀食,可转株为害。发生代数、发生期与三化螟相似。末龄幼虫在寄主残留株或背风向阳的沟边杂草上越冬。成虫将卵块产在稻叶上,幼虫孵出后,爬至叶尖处吐丝下坠,借风扩散,从茎上钻孔为害。水稻孕穗或抽穗时,则从剑叶叶鞘空隙处向下钻入茎秆的第1节,爬至白色幼嫩组织处蛀食。转株为害的,先把近水面的稻茎咬断后吐丝封口,咬断茎的另一端形成囊状物,幼虫隐藏在其中浮在水面上,碰到新稻株后,爬至稻茎上向内蛀食,钻入新株后又吐丝遮住蛀孔。该虫喜在湿润的环境中生存,喜在旱秧田中为害,转株为害现象明显。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冬闲田冬前翻耕浸田,以减少越冬虫源。免耕田春季灌水淹蛹。掌握在化蛹期(常年在4月下旬),灌水淹蛹控虫,以压低主要虫源田有效虫口。根据预测预报,在一代化蛹期灌水淹蛹,能致大量蛹死亡,控虫效果十分明显。灌水深度保持在10cm以上,淹水时间要求在1周左右。拔除白穗株。在白穗初现,大量幼虫还在植株上部为害时连根拔除白穗株,既防止幼虫的转株为害,又可减少虫源。齐泥割稻能直接杀死部分幼虫,破坏幼虫的越冬场所,提高越冬死亡率。

2、物理防治。利用频振灯诱集成虫应掌握在发蛾始盛期开始开灯,诱杀成虫。

3、药剂防治。狠治一代秧田,挑治二代大田,重治三代卵孵盛期与破口期相遇的稻田。(1)防治枯心。根据水稻分蘖期与蚁螟盛孵期相遇时间的长短决定防治次数。(2)防治白穗。在卵盛孵期内,破口期是防治白穗的最好时期。‘按早破口早用药,晚破口晚用药”的原则,一般在破口露穗5%~10%时施药一次。(3)防治药剂。可选用沙蚕毒素类,如杀虫双和杀虫单,三唑磷微乳剂、BT制剂及其复配剂,氯虫苯甲酰胺,或者有机磷+氯虫苯甲酰胺类产品(例如20%水胺硫磷+氯虫苯甲酰胺)等。

  
农业种植技术交流种地网 
 

相关阅读

桂公网安备 45010702000689号|桂ICP备14001967号-1|栽培技术|免责声明:本站内容由网友供稿,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种植技术|农药价格|肥料价格|养鱼技术|茶叶知识|种地网

GMT+8, 2024-11-22 23:37 , Processed in 0.03406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