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产地环境与茬口安排 选择地势平坦、土壤疏松、土层深厚肥沃、保水保肥能力强,易于排水的沙壤土。有机质总量不小于1%,pH值5.5~7.0;前茬作物以麦类、玉米、大豆为宜,切忌重茬。
2.品种选择与种薯处理 应选用健壮、高产优质、抗病的品种,如日本白、小白嘴、长山药等。选用麻山药嘴子,挑出带病、腐烂、受冻的麻山药。在播前25~30天,将作种的麻山药段或嘴子在泥地上摊开进行晒种或催芽;切段的块茎单个重量为100~150克;块茎切段时,用石灰粉蘸断面。种薯播前,用50%多菌灵1000~1500倍液浸种5分钟,可防治多种叶病。
3.播种 10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5℃栽种薯。每亩用种薯量为300~350千克。淹地造墒、整地和施基肥,栽种前应深翻土地,每亩施优质腐熟的有机肥(鸡粪)5000 千克,磷酸二铵35 千克,尿素10千克,硫酸钾20 千克,复合肥30 千克,全部撒施。开沟点种。在畦两侧各开宽10~15厘米、深1米左右的播种沟,将麻山药种薯按株距摆放后覆土(种芽方向一致),覆土厚度25~30厘米左右。采用大小行栽种。大行距1米,小行距30厘米,株距20厘米。每亩栽种5500~6500株。切段的块茎可出1个或多个芽,出苗后选留1个壮芽,其余除去。
4.田间管理 麻山药栽种后15~20天出苗,苗高10~20厘米时架支架。架材可用竹竿、铁丝等,一般用人字架、三角架,一定要绑紧。苗期一般不追肥浇水,及时除草,生长前期遇雨及时中耕破除板结。对侧枝发生较多的品种,去掉其下部侧枝。叶腋间的珠芽过多时可除去一部分。麻山药整个生长期间不需要浇大水,生长中期视土壤墒情浇小水,可追1次肥,每亩施尿素10~15千克。最后一次追肥在收获前30天进行。麻山药生长盛期需保持土壤湿润,田间积水易引发多种病害,及时排渍防涝很重要。
5.采收 早霜前植株枯萎时收获;也可根据市场需求,提早或延迟收获,延迟收获注意防冻。 |
桂公网安备 45010702000689号|桂ICP备14001967号-1|栽培技术|免责声明:本站内容由网友供稿,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种植技术|农药价格|肥料价格|养鱼技术|茶叶知识|种地网
GMT+8, 2025-4-3 08:39 , Processed in 0.22847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