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为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因其营养丰富,亦粮亦蔬,深受百姓欢迎,自古以来就被视为物美价廉的补虚佳品,市场前景广阔。山药平均产量可以达到3 500 kg/667 m2,平均产值可达1.8万元/667 m2,效益可达9 000元/667 m2。下面介绍北方寒地山药的主要栽培技术。
1 品种选择
选择抗逆性强、商品性好及产量高的山药品种。可选择细毛长山药和日本长白山药,其中日本长白山药表面褐色,密生须根,茎圆型,品质好,适合北方栽培。
2 地块选择
应该选择地势平坦、地力肥沃、土壤疏松、灌溉方便以及排水性好的沙质壤土或黑土,忌重茬地、盐碱地、涝洼地、河床地和黏土地。
3 整地施肥
用开沟机或专业打沟机深松,第一年整地时候种植沟深度要达1~1.3 m,沟上做成20 cm高垄型,整地时施腐熟的农家肥2~3 t/667 m2。
4 种苗制备
可以选用1~2年的山药头,超过3年的不能用。长块茎上要有芽眼,长约20~40 cm;或者选择茎短、粗状、无病的山药块茎做种苗,这样既高产,又防退化,按8~lO cm分切成段,也可以使用山药零余子育苗栽培。
5 种块处理
细毛长山药和二毛山药可提前30 d切段。播种前把山药种苗晾晒一下,使水分蒸发、伤口愈合,起到活化种薯和杀菌的作用,出芽率增高。
用山药茎块切断做种薯,要及时用石灰粉处理切口处,起到消毒作用。也可以用500倍的多菌灵,或1 000倍的粉锈宁、72%的百菌清1 000倍浸种3~5 min,晾干后播种。
6 种植方法
当5 cm地温稳定超过8~10 ℃时即可种植。黑龙江地区五一节前后栽种,70 cm的垄,株距20 cm,栽植密度4 500株/667 m2左右。用尿素10~15 kg/667 m2,硫酸钾 50 kg/667 m2,生物菌肥100 kg/667 m2,做到种肥隔离。然后将种苗纵向平放在预先准备好的10 cm深的深坑中央,在下种时要做到有芽无芽分开下种,尽量做到大小一致,这样芽会出得齐。覆土5~8 cm。
7 高架栽培
山药出苗后短时间内就会甩条,不能直立生长,因此需要支架扶蔓。一般选用1.5 m左右的松木杆作支架。松木杆上打孔,用牛丝绳通过松木杆上的小孔把松木杆连上,高度1.5 m左右,上披渔网。支架安插牢固,防止被风刮倒。山药多数不进行整枝,但可以除去基部2~3个侧枝和过多的零余子,这样可以使山药集中养分,增加块茎产量。
8 水分管理
山药性喜光,适合在较低的空气湿度和较高的土壤温度条件下生长,视当地气候和降雨情况来决定浇水次数,一般需浇水3~8次。在浇足底墒水的情况下,第一水一般于齐苗时浇灌,以促进快速出苗和生根;第二水可在头水见干时浇灌;以后根据降雨情况,每隔15 d浇水1次,保持土壤见干见湿。每次大量降雨后,为了调节地温,补充土壤空气,防止发病和死苗,应及时排出田间积水。
9 适时追肥
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茎蔓爬到半架时进行1次追肥,此时山药进入块茎膨大期,需肥量很大,可在山药沟的两侧开沟施腐熟的厩肥或饼肥,或者结合浇水追施尿素15 kg/667 m2、硫酸钾10 kg/667 m2,以后根据秧苗长势决定追肥次数和用量,生长后期可叶面喷施磷酸二
氢钾和尿素,防早衰。山药行距较大,一般可以在行间套种生菜、油菜等速生蔬菜,在对速生蔬菜进行肥水管理的时候,利于山药的生长,能增加收入、减少管理成本。
10 中耕除草
山药出苗期遇雨或人工浇水后,易造成土壤板结,影响秧苗出土,所以每次浇水或降水后,都应进行浅耕,以保持土壤良好的通透性,促进块茎膨大。
在山药的生产过程中,应及时除草,在无公害山药生产过程中要进行多次的人工除草,避免草荒影响山药的生长。
11 防治病害
褐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一般7月中、下旬开始发生,叶面出现不规则褐色斑点,叶片萎缩。防治方法主要是避免行间郁闭高温,注意排涝;药物防治可在发病初期用65%代森锌500倍液喷雾。
炭疽病一般在6月中、下旬至收获期发生。在叶片或藤茎上出现褐色略下陷的小斑点,有不规则轮纹,造成落叶、茎枯。防治方法主要是实行轮作,及时消除病残体、烧毁病残株,减少越冬源。药物防治可在栽种前用波尔多液浸泡10 min,消灭病菌;发病初期用65%代森锌500倍液喷雾,每隔7 d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
12 收刨和贮藏
一般正常收获期是在霜降至封冻前,北方一般是在10月中旬。零余子的收获一般比块茎早收30 d。收获山药块根时用一沟倒一沟的方法依次挖出,严防挖断。收获后掰下上部芽头作种栽,根部做商品出售。收刨的山药,冬季贮藏在地窖中,温度以4~7 ℃为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