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症状
青枯病多发生于盛花期、始果期,苗期也能感染此病,但通常不表现病状。发病初期,病株往往仅1~2个侧枝叶片萎蔫。病情发展下去,植株从顶部叶片开始萎蔫,最初早晚还可以恢复,全送时2~3天即可表现为全株萎幕,植株枯死,叶片不脱落,仍保持青绿色,故称为青枯病。叶片从下向上变黄褪绿,后期叶片早地色焦枯。空气湿度大时,植株茎上常产生不定根和气生根。病茎剂面维管束变成褐色,横切新鲜病茎并用手挤压或保湿培养,可以见到维管束中有乳白色黏液溢出,这是与枯萎病的区别。
2、发病条件
青枯病是由茄生假单胞细菌引起的细菌性病害。病菌主要随病残体或保护地及菜田四周的多年生杂草越冬和繁殖。在无寄主的土壤内,病菌也能存活相当长的时间,达14个月。病菌主要通过植株茎部的伤口侵入,在移植、松士等农事操作以及昆虫、线虫等伤害造成的根部伤口可引起土壤中的细菌侵入。病菌在土壤中主要靠雨水、灌溉、带病植株的移栽等造成田间扩散。大雨、久雨后转晴,气温迅速升高,湿度大或蒸腾量大,病菌活动旺盛,病株会明显增多。广东地区的气候高温、高湿、多雨,土壤呈酸性,有利于病菌的生长发育,所以发病较严重。
3、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青枯病的品种,如辣优15号、粤红1号、GL-5、GL-7等。
②调整土壤的酸碱度。结合整地,撒施适量石灰粉,使土壤呈碱性,抑制病的生长。每亩撒施石灰粉5~100千克。
③实行轮作轻病田间际2~3年,重响田间路4~5年。与非茄科作物轮作,最好与水稻轮作,或与瓜类、与非茄豆类作物轮作。
④培育壮苗,营养土不能携带病菌。最好用营养杯育苗,移植后不伤根,可防止病菌入侵。??
⑤选择地势较高、排灌方便的地。采取深沟高畦栽培,雨后及时排水,防止田间积水。增施磷、钾肥,促进维管束生长,增强抗病力。尽最少中耕或不中耕,减少伤根,当发现个别植林发病时,立即停止中耕,防止病害蔓延。及时进行田间检查,发现病株应立即拔除、烧毁或深埋,并在穴上撒石灰粉消毒。
⑥目前,防治青枯病没有特效药,只能预防。植株发病后只能控制病害的蔓延。发病初期,可用72%农用链霉素20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0%百菌通600倍液或14%络红铜水剂300倍液等灌根,交替使用,每隔10天1次,连续灌2~3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