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育苗
1.品种选择:鲜食栽培,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抗病、丰产、果肉厚、耐贮运的品种;干制栽培,选择耐热、抗病、丰产、干制后表面光滑、红色素含量高的品种。
2.育苗营养土:因地制宜选用无病虫源的田园沃土,腐熟厩肥,按6:4配制。此外,每立方米营养土中再加入过磷酸钙1公斤,硫酸钾0.25公斤,尿素0.25公斤,将配制好的营养土均匀铺于播种床内,厚度10厘米。
3.播种床:按照种植计划准备足够的播种床。每亩栽培面积需准备播种床4~10平方米。
4.种子处理
(1)消毒处理:在浸种之前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或10%的磷酸三钠浸泡25~35分钟或用1%硫酸铜溶液浸泡5分钟,然后捞出用清水冲洗3~4次,放于20~30℃的温水中浸种8~10小时。
(2)催芽:将消毒浸种后的种子置于25~30℃的条件下催芽,每天翻动种子4~5次,并用清水搓洗1次,5~6天露白后即可播种。
5.播种期:2月上旬—中旬播种。
6.播种量:根据种子大小及定植密度,一般每亩大田用种量100克,每平方米播种床进行分苗的可播25克,若不进行分苗播10克。
7.播种方法:将播种床上的营养土整平浇足底水,水渗下后将催出芽的种子均匀撒在床面上,覆土1厘米左右。
二、苗期管理
1.温度:冬春育苗靠通风和遮阳来调节温度。播种至齐苗,日温30-33℃,夜温20-18℃,短时最低夜温不低于13℃;齐苗至分苗前,日温25-30℃,夜温17-16℃,短时最低夜温不低于8℃;分苗至缓苗,日温25-30℃,夜温20-15℃,短时最低夜温不低于10℃;缓苗后至定植前,日温20-25℃,夜温15-10℃,短时最低夜温不低于8℃;定植前5-7天,日温15-20℃,夜温12-10℃,短时最低夜温不低于5℃。
2.光照:尽可能增加光照时间。
3.水分:视苗床墒情适当浇水。结合防病喷5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2次。
4.分苗或间苗:幼苗在2叶1心~3叶1心期,苗分营养钵中,每钵2~3株,分苗前1天,浇足起苗水,不分苗的要在幼苗4叶1心时进行间苗,苗距3厘米。
5.分苗后管理:分苗后1周内,应保持较高的地温,促进根系恢复生长,适温为18~20℃,白天气温要求25~30℃,夜间尽量保持在18~20℃,约1周后即可发出新叶。缓苗结束后,为防止幼苗徒长,需逐步通风降温,白天气温25~28℃,夜间15~18℃,最低不应低于15℃。分苗以后到新根长出前一般不宜浇水,在生长过程中,如果晴天上午11时至下午2时叶片出现萎蔫,应适当浇水。
6.炼苗:定植前7~10天进行低温炼苗,白天温度可降至20℃左右,夜间降至10~12℃。
7.壮苗指标:植株健壮,苗子具有12片左右展开叶,株高20厘米,茎粗0.4厘米,节间短,叶深绿,无病虫害,植株顶端已显花蕾。
三、定植
1.整地施基肥:中等肥力土壤每亩施优质厩肥40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如果土壤缺钾可以施入一些钾肥,有机肥、磷钾肥全部做基施。
2.定植时间:露地10厘米地温稳定在10~12℃时即可定植。一般在5月上旬晚霜结束后。
3.定植方法及密度:利用大小行定植,宽行60厘米,窄行40厘米做成高垄。每垄两行,穴距35~40厘米,每亩定植密度3500穴左右,每穴2~3株。
四、定植后田间管理
1.肥水管理:定植后,为提高地温,加速根系生长,促进花芽的形成,在座果前,应控制灌水,保墒中耕,并在根际培土,防止植株后期倒伏;座果后特别是大量结果时,应加强肥水管理,保持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均衡发展,对提高产量有重要作用;在缓苗后和结果盛期每亩各追施尿素11公斤,过磷酸钙
17公斤;大部分果实红熟后,为防止植株贪青,应停止灌水追肥,促进营养物质迅速向果实转运,提高红果率。
2.整枝:门椒以下容易出侧枝,应注意尽早摘除,到后期应摘除下部老叶,提高通风效果。
3.采收:开花后25~30天,鲜食果实充分长成,绿色度深,果肉变脆而有光泽时采收。干椒分期采收,不仅可减少损失,增加红椒产量,而且能提高品质,采下的红椒应及时制干,也可待早霜来临后,连根拔起,扎成捆,头对头摆在架子上,一段时间后再根对根摆好,干后采摘,分级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