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是继玉米、小麦、水稻之后的世界第四大粮食生产作物,自2015年马铃薯国家主粮产业战略实施以来,马铃薯产业发展成为国家扶持的重点产业项目,对于保证粮食生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太原西北部高海拔冷凉地区海拔850~1 400 m,有效积温在2 700 ℃左右,无霜期120~140 d,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非常有利于马铃薯淀粉积累;土壤养分瘠薄,富含钾元素,生产的马铃薯淀粉含量高、质地优良、口感好。
2011年,太原市种子管理站从青海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引进青薯9号马铃薯新品种。2012年,在娄烦县示范种植200 hm2,喜获丰收。与农户常规种植的克新1号品种相比较,淀粉含量提高了6.76%,达到19.76%;干物质含量提高了7.62%,达到25.72%;还原糖含量降低了0.267%,仅为0.253%。2013年,参加山西省马铃薯中晚熟组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比对照晋薯16号增产40.1%,增产点比例100%。2014年,通过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并在古交市、娄烦县、阳曲县大面积推广种植。该品种芽眼浅,薯形薯块整齐,皮色鲜亮,爽口,商品性高,优质、高产、抗病,深受当地农民喜欢。笔者结合当地的气候和种植经验,总结了青薯9号配套的高产栽培管理技术,以期实现良种良法配套,确保增产增收。
1 播种前准备
1.1 种薯选择
种薯选用优质脱毒青薯9号马铃薯原种或一级种薯,符合国家脱毒马铃薯种薯质量标准(GB18133—2000)和国家种薯分级标准,种薯单粒重量在30 g以上。种薯块茎病害和缺陷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无各项马铃薯病菌、菌核。种薯无绿头、无畸形、无烂薯。
1.2 种薯处理
播前晾晒种薯7 d。将种薯进行切块处理,每粒种薯块均在30~50 g,并保持有1~2个芽眼。切薯块的切刀要用高锰酸钾溶液或酒精消毒:准备2把以上切刀,放入高锰酸钾1 g加水2.5 kg配成的稀释液中消毒。每刀切3~5个种薯后交换1次。
切块后拌种处理:①高巧拌种在地下害虫发生较重地块推荐使用,每667 m2土地使用30 mL高巧+100 g安泰生兑水1~1.5 kg,拌切块种薯100 kg晾干;②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约为种薯重量的0.3%);③3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拌种(约为种薯重量的0.1%);④不含盐碱的植物草木灰拌种。以上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选其一,并且将种薯在阴凉处摊晾8 h以上再进行播种。
1.3 地块选择与整地
选择土层较厚、疏松、透气的土壤,坡度15°以下,马铃薯耕作倒茬在3年以上,能够同茄科和十字花科作物进行隔离的地块,切忌重茬。对地块进行深耕,深度20~30 cm,并耙耱整平。
1.4 施基肥
精耕细作,以农家肥料作为主要基肥,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应用配方肥。每667 m2施用农家肥1 000~2 000 kg、精制有机肥200 kg、马铃薯专用肥80 kg,农家肥、精制有机肥混合结合整地施入,专用肥随播种施入。有机肥全部作底肥,精制有机肥作种肥穴施。偏黏重土壤应加大有机肥用量。
2 播种
2.1 播种时间
土壤10 cm处地温7 ℃以上及时播种。一般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开始播种,适期早播。
2.2 播种方式
机械播种:采用马铃薯机械化播种技术作业质量标准。畜牧或人工点播:采用等行距单垄单行种植,要求播种、覆土、镇压连续作业。
2.3 种植密度
机械化起垄双行种植密度为2 100~2 400株/667 m2,播种量100~120 kg/667 m2,一般株距40~45 cm×行距(宽行距90 cm、窄行距30~40 cm)。畜牧或人工点播1 800~2 200株/667 m2,一般株距55~60 cm×行距55~60 cm。一般种植深度12~15 cm。
3 田间管理
3.1 中耕除草与培土
齐苗后,一般苗高10 cm左右结合第一次中耕除草进行培土,培土高度以能埋住马铃薯苗为好。封垄前进行最后一次中耕培土。保证地下茎从芽块到地上茎基部有15 cm左右的厚度。
3.2 追肥
结合中耕培土,视苗情墒情追肥,追肥宜早不宜晚。每667 m2追施尿素10 kg。追肥方法可采用沟施、点施或穴施。
3.3 化控
在现蕾和初花期,视苗情长势,每667 m2用60 g的15%多效唑可湿粉兑水50 kg喷施1次,或花期和结薯期喷施0.3%~0.5%的磷酸二氢钾2次,控制植株生长,防治地上部分生长过旺。
4 病虫预测预报和防治
4.1 早晚疫病防治
在马铃薯早晚疫病高发区,7月初做好预测预报。可选择如下药剂防治:①5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600~800倍液;②50%烯酰·膦酸铝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③687.5 g/L氟菌·霜霉威悬浮剂(银法利)600倍液;④35%嘧菌酯悬浮剂1 500倍液;⑤5%氰霜唑悬浮剂1 500倍液;⑥72%霜霉威水剂800倍液;⑦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发病初期喷洒。以上常规喷雾轮换施用,每隔7~10 d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
4.2 二十八星瓢虫的防治
清洁田园,捕杀成虫,人工采集杀灭卵块。发现成虫即开始喷药,可选择如下药剂防治:①25%高氯·辛乳油1 000倍液;②30%高氯·马乳油1 000倍液;③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800倍液喷雾。每10 d喷药1次,在植株生长期连续喷药3次,轮换用药,注意叶背和叶面均匀喷药,以便把孵化的幼虫全部杀死。
4.3 及时排涝
在雨水较多的地区或季节,田间如有积水应及时排水。
5 收获
在田间植株茎叶枯黄达到75%以上时收获。采用马铃薯机械化收获或进行人工收获。收获后,块茎避免暴晒、雨淋、霜冻和长时间暴露。薯块在通风透光阴凉处放置1~2 d后入窖,贮藏窖温度稳定在1~4 ℃为宜。经越冬窖藏的薯块,出窖时烂薯率小于1%,薯块的休眠期较长,耐贮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