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选茬选地
马铃薯忌重茬,忌与茄科作物轮作,应实行3年以上轮作倒茬制度,即马铃薯→玉米→谷子→马铃薯、马铃薯→谷子→豆类→马铃薯、马铃薯→玉米→高粱→马铃薯或马铃薯→谷子→胡麻→马铃薯,以玉米、谷子前茬最好,其次是高粱、大豆茬,胡麻茬较差。马铃薯靠地下块茎的生长和膨大形成经济产量,应选择地势较平坦(坡度小于10°~15°),土层深厚,肥力中上等,结构疏松的轻沙壤土。
2 科学整地
马铃薯喜疏松、通气性好的土壤,因此在前作收获后及时深翻。整地要做到深、松、平、净,即深耕达到25~30 cm,并细犁细耙,结构疏松,同时土碎无坷垃,干净无杂物。第二年播种前浅耕细犁细耙,而后覆膜提温保墒待播。来不及秋翻的地块,春季气温回升后及时耕翻,并进行耙、压、耢,达到无根茬、土石块、杂物,并有良好的墒情。据试验结果显示,深耕达30 cm的比浅耕增产18.61%。
3 合理施肥
采用集中深施,即:一是秋季深耕时将农家肥与过磷酸钙混合撒于地表,结合耕地翻入地里,春季结合浅耕施入碳铵;二是来不及秋耕的地,春季将农家肥、过磷酸钙和碳铵一次性结合耕地施入播种沟内,以提高肥料利用率。根据配方施肥技术,每0.067 hm2产量2 500 kg的地块施腐熟农家肥2 500~3 000 kg,碳铵35 kg,过磷酸钙35 kg。
4 选用优种与种子处理
4.1 选用优种
依据市场需求,品种应选择表皮光滑、芽眼浅或较浅、抗病性较强、品质较好、增产潜力较大的椭圆形脱毒种薯。根据收获季节不同,夏马铃薯(7月下旬—8月上市)选用荷兰15号,秋马铃薯(9月—10月收获),选用晋薯七号、紫花白等中晚熟品种。
4.2 种子处理
播前20~25 d将种薯摊在10℃~15℃左右的屋内催芽,最多堆放3层,一周翻动一次。当种薯大部分芽眼出芽,且芽长1 cm左右时,剔除病、烂和冻薯,放在阳光下晒种,待芽变为紫色时切块或整薯(小整薯)待播,切块或小整薯每块(个)达到50 g左右。
5 播种与铺膜
5.1 播期
若终霜冻在5月上中旬,马铃薯播期在4月中下旬。
5.2 播种方式
采用打孔播种技术,播深8~10 cm,且一定要深浅一致。播下的芽块或小整薯要用湿土盖严,并加以轻拍,封好膜孔,使孔不露风。且经过催芽后的芽块播种时一定要芽朝上,以利提前出苗。
5.3 种植形式
采用宽窄行带状种植形式。选用70 cm宽的超微膜于播种前4~5 d按膜宽40 cm(窄行),膜间距70 cm(宽行)划好行,而后铺膜,膜侧打孔播种。铺膜时膜要拉紧,贴紧地面,膜侧和膜两头要埋入土里10 cm左右,并用土埋住压严,用脚踩实。每隔2 m左右用土打一横带,横带同样要打实,以防一处被风揭起,掀了整带地膜。
5.4 留苗密度
带幅110 cm,一幅播二行,幅内小行距40 cm,幅间大行距70 cm。夏马铃薯(荷兰15号)株距27~30 cm,每0.067 hm2留苗4 000~4 400株,秋马铃薯(晋苗7号株距40 cm,紫花白株距34 cm),留苗3 000~3 500株。
6 认真进行田间管理
6.1 检查覆膜
在马铃薯播种后及生长过程中,要经常检查地膜。如果覆膜被风揭开,被磨出裂口或被牲畜践踏等,则要及时用土压严。
6.2 中耕锄草
幅间大行距要及时中耕,以利集纳雨水,避免杂草丛生。同时在现蕾期前(封垄前)结合中耕往根部培土,拍严,防止块茎青头现象。
6.3 化控技术
在马铃薯初花期和盛花期各喷施一次膨大素,以促进薯块膨大,控制营养生长,其中于盛花期结合磷酸二氢钾进行喷施。
7 病虫害防治
7.1 核桃虫防治
播前每0.067 hm2用1 kg辛硫磷粉剂拌成毒土结合耕地施入土壤,或于翻地前在地表喷施质量分数50%辛硫磷乳剂1 500倍液;改变耕作方式,忌连作,实行3年以上轮作,以禾谷类和豆类作物作前茬;利用秋季深翻杀死部分核桃虫。
7.2 二十八星瓢虫防治
每0.067 hm2用质量分数分别为50%的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和2.5%的敌杀死、功夫等菊脂类农药3 000倍液,交替进行田间喷雾,每隔7~10 d喷1次,连喷2~3次,收获前20 d停止用药。注意二十八星瓢虫主要取食叶片背面叶肉,所以喷药时一定要找准部位,喷头朝上从植株下部叶片背面开始逐渐向上喷。
7.3 环腐病防治
利用小整薯播种防治环腐病。种薯切块时,切刀可用质量分数47%加瑞农粉剂400倍液浸洗灭菌,切块种薯用新植霉素5 000倍液,或47%加瑞农粉剂500倍液浸种30 min防治。
8 收获管理
8.1 夏马铃薯
以提早上市,提高效益为主,当块茎充分膨大时,即可采收。于收获前一周打掉秧棵,让块茎在土壤中充分后熟,表皮木栓化后再收获,以防收获时破皮影响其商品性。
8.2 秋马铃薯
需冬贮,若收获过晚,易受冻,降低品质,影响贮藏。当田间植株表皮粗糙老化,茎叶枯黄时,应及时收获。收获后要认真清除地膜,防止白色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