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受害马铃薯症状
薯块染病后,初在表皮下产生小的白色斑点,后逐渐扩大成浅褐色,组织软化以致中心变空。病情严重时,表皮开裂、皱缩,内部组织呈干粉状,颜色变为灰色,暗褐色至黑色。此病既能在田间为害马铃薯、甘薯,又能造成储藏时烂窖,还能导致育苗或无土栽培时烂床。
(二)病原虫传播及发病条件
病原虫称腐烂茎线虫,属线虫门茎线虫属。此线虫除为害马铃薯、番茄外,还为害南瓜、西葫芦、甜瓜、花生、大豆、辣椒等多种作物。病原线虫主要随着被侵染的块茎、根茎或鳞茎和黏附在这些器官上的土壤进行传播,也可在田间杂草上和真菌性寄主作物上存活,农事操作和灌水也能传播,腐烂茎线虫发育、繁殖的温限为5℃~34℃,最适温度20℃~27℃。当气温15℃~20℃,相对湿度90%~100%时,腐烂茎线虫发生为害最重。
(三)生长期如何防治茎线虫病
药剂处理土壤:播种前或定植前,结合整地每667平方米撒施10%多神气TM颗粒剂(有效成分噻唑膦和印楝脂)3公斤,或10%福气多(噻唑膦)颗粒剂3公斤。最好掺上部分细沙撒施,以达撒施得均匀。也可于播种或定植前7~20天用80%二氯异丙醚乳油5公斤,掺细沙20~40公斤,进行土壤处理,撒施后播种或定植作物,防治效果良好。
生长期药剂防治:于发病初期,每667平方米施用80%二氯异丙醚乳油5公斤,掺细沙20~40公斤,或5%茎线灵颗粒剂1.5公斤,掺拌上细干沙20公斤,撒施埋盖于距根部或薯块15厘米处的两侧处(开沟10~15厘米深),两侧开沟撒药后马上盖土。
应急防治:喷洒3%线令(印楝脂?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或30%泰乐马(30%吡虫啉乳油)3000~5000倍液,间隔7~10喷一次,连续喷洒2~3次,防效明显。采收果实前15天停止使用上述药剂。
采用上述防治方法,还可有效地防治花生茎线虫病、毛豆(大豆)胞囊线虫病、马铃薯金线虫病、马铃薯和甘薯白线虫病、黄瓜等瓜类和菜豆等豆类等作物的真滑刃线虫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