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母壮儿肥”。生产实践证明,选用健康薯块作种是实现马铃薯高产的物质基础和可靠保证。据山西省调查统计,用一般种薯平均产量在1500公斤/亩以内,而用脱毒种薯最高产量可达300公斤/亩,增产效果十分显著。随着脱毒种薯的推广,有效地解决了由于马铃薯种薯退化减产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
1、种薯选择
种薯选择标准是具有本品种特性,薯块完整,无病害、无伤冻、薯皮光滑、色泽鲜艳的幼嫩薯块。播种前20~25天将种薯出窑,严格挑选种薯,坚决剔除冻薯、病薯、烂薯、伤薯、畸形、表皮粗糙老化、纺锤形块茎以及芽眼凸出、皮色暗淡的块茎。此外,对窖藏期间已发芽的种薯,应将幼芽全部掰掉,以利健壮幼芽的快速生长。
2、种薯催芽
种薯经几个月低温贮存,生理活性都比较低,如果直接播种,往往出苗时间长,出苗不整齐,容易出现染病、烂薯等问题。因此,播种前应针对种薯状况适时出窑,采取晒种、催芽等相应措施进行种薯处理。催芽能缩短出苗时间7~10天,促进早熟,提早上市,增加收入。晒种主要是壮芽,防止幼芽折断、损伤。通过散射光照射,能提高种薯活性,抑制种芽过快生长形成弱芽,起到壮芽作用,促进植株健壮生长。一般春薯催芽比不催芽播种的增产10%以上。
催芽的方法很多,常采用药剂催芽、温度催芽、冷床催芽、露地催芽及室内催芽等。催芽的方法因栽培区域和栽培季节不同而异,一般春马铃薯常用整薯催芽,秋马铃薯常用切块催芽。
①春薯的催芽。春播前20~25天,从窖中取出种薯,放在温暖向阳的房子内摊开,温度保持在10℃~5℃左右为宜。摊开为2~3层,让阳光晒着,每隔3~5天翻动一次,经10天左右薯皮发绿、露白萌芽。当芽长至0.5~1.0厘米时,将种薯暴露在散射光下壮苗,直到芽变紫粗壮,芽长到1厘米,基部有芽根点时即可进行切块或整薯播种。如果块茎在出窑时已经发芽,应选择种芽健壮的块茎在适温的散射光下绿化。
经过催芽的种薯,在播种时,地温必须稳定在10℃以上,而且土壤墒情要好,否则易出现缺苗现象。
②秋种薯的催芽。第二季秋播用的种薯多为刚收获不久的新薯,种薯还完全处于休眠状态,必须采取催芽措施,打破休眠才能播种。常采用赤霉素(九二0)浸种或沙层催芽。将切好的种薯用水洗去切面上的淀粉,然后放进5~10毫克/千克的赤霉素溶液中浸泡10~15分钟,浸种后直播或进行沙层催芽均可。浸种和催芽的过程应撑握“凉”的原则,要求水凉、沙凉、催芽的地方凉,防止发生烂薯,种薯经过3~5天即可发芽,侍芽长0.2~0.5厘米即可播种。
3、种薯切块
种薯重量与产量成正比,但采用50克以上的种薯播种会增加用种费用,并浪费种薯,一般采取切块方式播种。
切块方法。切块应在播种前4~7天进行,切种过早,堆放时间长,容易感染病菌腐烂;切种过晚,切口尚未充分愈合,播种后容易造成烂种。切块的大小对抗旱保苗、培育壮苗均有一定的影响。切块过大,用种量多,不够经济;切块过小、过薄,播种后种薯易干缩,影响早出苗,出壮苗或造成“瞎窝”。选择健康的、生理年龄适当的较大种薯切块。具体要求是要切成块,不能切成片,更不能削皮挖芽和去掉顶芽。每个切块带1~2个芽眼,最好带2~3个芽眼,尽量使每个切块带有顶芽,同时要把薯肉都切到薯块上。具体说,30~50克的薯块不用切,可作整薯播种;60~100克左右的种薯,应从顶芽顺切为2块;110~150克的种薯,先将尾部切下1/3,然后再从顶芽劈开,这样就切成3块;大种薯可从脐部开始切块,第一块切开后先检查是否感染病害,如发现黑心病、环腐病及症状可疑的块茎要立即剔除。随后按螺旋式排列的芽眼向顶部斜切,最后将芽眼集中的顶部一切为二。
切刀消毒。为防止病原菌通过切刀传播,应准备2~3把切刀,并置于2000毫升的75%酒精、或0.1%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切刀每使用10分钟后或在切到病、烂薯时,及时要换切刀,并在消毒液中浸泡1~2分钟。
药剂拌种。通过切刀消毒可控制一部分病菌传播,但并不能完全防止,应立即用含有种薯重量0.3%的多菌灵,或种薯重量0.1%的甲霜灵等杀菌剂加不含盐碱的草木灰或石膏粉拌种,或用滑石粉加入4%~8%的甲基托布津拌种。然后将切块摊晾在15℃~20℃和相对湿度80%~85%通风条件下,经3~4天伤口便可愈合。注意勿堆积过厚,以防烂种。一般经过选种消毒可增产10%以上。
根据生产实践,芽块最好随切随播种,不要堆积时间太长,否则会出现伤芽、烂薯、苗不全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