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是营养丰富的蔬菜作物,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及各种矿物质和维生素,深受广大人们的喜爱。吕梁市方山县,马铃薯栽培区划属于中晚熟品种区,马铃薯种植上,通过选择适宜品种、选用脱毒种薯、结合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配套催芽晒种、一晚四深等栽培技术,可以实现马铃薯种植的增产、增收。近日,农科110专家、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技术推广处副研究员杨林栋结合方山县适种的中晚熟品种为大家讲解了马铃薯的主要栽培技术。
问:杨老师您好,适合中晚熟品种区栽培的马铃薯怎样选择呢?
杨:可以选择目标性状的品种,鲜食、淀粉全粉加工、炸条炸片;选企业订单、大市场需求的品种;生育期及其它性状适合本区域种植的品种。中熟品种有紫花白、东北白;中晚熟品种有静石2号、晋薯16号;晚熟品种有晋薯七号、青薯9号;炸薯片品种有大西洋,炸薯条品种有布尔班克和夏波蒂。
问:马铃薯脱毒种薯栽培不仅出苗整齐、生长势强,还可有效提高产量,那么什么是脱毒种薯呢?
杨:马铃薯连续留种,种植几年后,在田间上常发现植株矮化、束顶,叶片褪绿花斑、卷曲;收获的块茎变小、薯皮网眼粗糙、有的纤细呈纺锤形,产量明显一年不如一年,这就是种薯退化了,须购进脱毒种薯。脱毒种薯是由科研单位生产出微型薯,经高山区扩繁后而得到的原种和一、二级合格种薯。
问:马铃薯的催芽晒种有什么要求呢?
杨:在马铃薯播种前20天左右,将贮藏窖内的脱毒种薯取出,放在室温条件下催芽,一般要求室内温度15℃~20℃,通风透光良好,堆放厚度2~3层,催芽晒种经10天左右,可催出芽长0.3~0.5厘米的短壮芽,轻放轻拿,上下翻动一次,再晒种7~10天即可播种,经过这样处理的种薯,叶源基、根源基、茎源基在短壮芽的基部形成,并经过耐干旱的锻炼。在播种时要注意别损伤催好的短壮芽,种薯播种后接触湿润的土壤,就能迅速生长发育有,能提高土地早春的水分利用率,达到植株生长健壮、早结薯、多结薯、结大薯的目的。
另外,在催芽晒种的过程中,由于太阳光线照射,不仅可将种薯表皮的病菌杀死,而且还可将病薯和催出较细芽的退化薯彻底淘汰,因此,催芽晒种大大的提高种薯质量,为保全苗、苗壮、苗发旺奠定了一个可靠的保证。
问:马铃薯的配方施肥技术具体都有哪些呢?
杨:首先是农家肥,它是一种缓慢释放,大量元素、中微量元素时刻可以置换出来的肥料,马铃薯茎叶膨大期、块茎形成与膨大期都能及时供给上去,因此在讲求马铃薯的配方施肥上,首先是尽量施足农家肥。
其次是平衡施肥,根据作物各个生育阶段,对不同矿物质元素的要求,不同阶段施用不同量的化肥。马铃薯的幼苗与团棵期、氮肥需量大,每亩追施尿素7千克左右、开花期磷肥需量大,每亩喷施磷酸二氢钾1千克左右,终花期以后钾肥需量大,每亩追施硝酸钾10千克左右。
最后是测土配方施肥,依据作物一生中氮磷钾三大元素的需求量,测定农田三大元素实际含有量,补充所需的氮磷钾用量,马铃薯全生育期氮磷钾需求比例,氮:二氧化磷:氧化钾=1:0.5:2,每生产1吨马铃薯,需氮为3.5千克、二氧化磷1.8千克、氧化钾7千克。利用公式,施化肥量=(需要元素量-土壤可供元素)÷(肥料中元素含量×利用系数)。化肥中氮、二氧化磷、氧化钾的利用系数分别为30%~50%,50%左右,20%~25%。有条件的水肥一体化管理,以水为载体,在灌溉的同时完成施肥,省工、节肥、节水。
问:我们常说马铃薯的栽培管理要做到“一晚四深”,请问杨老师什么是“一晚四深”呢?
杨:“一晚”就是适时晚播。将马铃薯的正常播期向后推迟在10~15天左右,这样就可以避免马铃薯块茎膨大盛期正好赶上夏季高温不利条件的影响。生产实践证明适当晚播,可以把马铃薯开花期和地下块茎膨大盛期与当地7、8、9月份雨季相吻合,实现水、肥、光、温、气等因素的最高效应,达到植株发育健壮,薯块个头大、整齐、优质、高产、高效益的目的,一般在5月中旬播种比较适宜。
“四深”就是精细耕作的“四深”管理:(1)深耕。秋季深耕土,增加活土层,蓄水蓄肥,一般深耕30厘米左右,不仅能接纳秋冬雨水,春播抗旱保苗,秋雨春用,而且由于深耕创造一个上虚下实,肥水 充足,为马铃薯根系生产和块茎膨大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2)深播。采取适当深播,不仅可增加植株的结薯层次、多结薯、结大薯,而且进植株根系向深层发育、多吸水、多吸肥,提高马铃薯对土壤水肥的利用率,同时增强抗旱能力。(3)深施碳铵。生产实践证明,马铃薯播种结合犁底每亩深施50千克碳铵更能发挥明显的增产效果,一般增产30%~50%,由于碳铵化肥是迟效性的肥料,深施后具有保水保肥的好效果,这样可提高碳铵肥料的利用率达到70%左右。(4)深中耕。由于马铃薯是块茎作物,在土壤耕作层生长膨大,所以不仅需要土壤疏松,有利薯块膨大,还要求土壤蓄水蓄肥,透气性良好。只有在水肥气良好 的环境中,块茎膨大的特性才能充分发挥。同时深中耕,高培土,还可以促进植株根系向深层发育,以及促进土壤中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作用。
问:马铃薯生长中还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困扰,影响产量和质量,请杨老师介绍一下主要的病虫害都有哪些呢?
杨:1.几种重要的真菌性病害
(1)晚疫病。这是马铃薯最重要的病害,分布广,高湿、多雨、冷凉时瞬间发生,导致的结果是结薯期壮年夭折、田间烂薯、窖藏烂薯、次年缺苗。病初下部叶缘出现水浸状叶斑,暗绿色、扩大后成半圆形大病斑,周过有黄色水浸状晕圈、随后扩展到叶脉或叶柄,叶片萎蔫下垂、最后由叶柄传到茎上,产生暗褐色条斑、全株枯死腐烂。块茎表面产生淡褐色不规则病斑,稍凹陷,切开后病斑下薯肉是深浅不一的褐色坏死部分。病菌潜伏在种薯上越冬,出土茎基部有病斑,环境适宜形成“中心病株”, 发现后若不及时拨除,孢子囊随风、雨、流水传染到周围健康的叶片。药剂防治有氟吗啉(三治)、氟吡菌胺(银法利)、霜脲氰(克露)、烯酰吗啉(安克)、氰霜唑(科佳)、霜霉威(普力克)、氟啶胺(福帅得)、嘧菌脂(阿米西达)、精甲霜灵(金雷)、恶霜灵(杀毒矾)、甲霜灵等与代森锰锌的复混剂。
(2)黑痣病。黑痣病在山区发生较为普遍。块茎上以皮孔为中心,在表面形成土粒状黑色小菌核,菌核长1~5毫米,散生或聚生;严重时形成褐色病斑,其后干腐或变成疮痂状龟裂。在生长期的任何阶段都可发病,从土壤中根系或茎基部伤口侵入,发病适温5℃~25℃。药剂防治有异菌脲(扑海因),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
2.细菌性病害:环腐病
维管束病害,在生长期和贮藏期都能发生,前期病原菌沿着维管束进入地上部分,后期沿着维管束经由匍匐茎侵入当季新块茎,贮藏期病块茎接触健康块茎不断传染。块茎受侵染后,维管束变为乳黄色,环形或弧形坏死,贮藏期块茎眼芽变黑干枯、外表爆裂,严重时皮层与髓部分离,挤压茎杆溢出脓状物。在土壤中存活时间短,土壤不传病,但在残留茎叶中存活时间较长,地温18℃~22℃病情发展快。一般切刀传播 ,双刀切薯,切出环腐病时,及时用千分之三的升汞水消毒。敌磺钠、甲基硫菌灵拌种。
3.放线菌性病害(介于真菌与细菌之间,偏近于细菌门):疮痂病
危害块茎表层,不深入薯肉,对产量影响小,但块茎上初生褐色隆起的小斑点,扩大后中央凹陷,周缘各上凸起,表面皱缩粗糙,呈疮痂状,严重影响商品价值。土壤和带病种薯为初侵染源,可以用50%五氯硝基苯或硫磺粉毒土沟施进行防治。
4.线虫性病害: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病
国家检疫性病害,危害性极强。贮藏期烂窖,育苗或无土栽培烂床,大田生产期腐烂块茎。薯块染病初,表皮下产生白色斑点,后组织软化变空颜色加深成褐色,最后表皮开裂、皱缩、内部组织呈黑色干粉。此病附着在块茎及其上的土传播,可在杂草和真菌上寄生存活。线虫发育和繁殖限温为5℃~34℃,当气温在15℃~20℃、相对湿度90%~100%时,对马铃薯危害最重。药剂防治可以用噻唑膦、二氯异丙醚。
5.寄生性种子植物病害:菟丝子
菟丝子的器官退化,无叶绿素,全寄生在马铃薯植株上,使整株朽而不长,直至死亡,不根治它周年危害。散落在土中的种子可继年危害或随收获物混杂其间到处传播。防治须杂草在菟丝子开花期喷草甘膦原药,马铃薯田一发现彻底摘除。
6.几个重要的虫害
(1)蚜虫。危害马铃薯的蚜虫有桃蚜、萝卜蚜、甘蓝蚜、棉蚜、大戟长管蚜、茄无网蚜、菜豆根蚜、红腹溢管蚜等,但以桃蚜为最主要,它可传播100多种病毒,使马铃薯种性退化,大幅减产。同时成群结队的蚜虫聚积在顶部幼芽或花上,造成叶片卷曲、生长受阻,减产可达35%。春末夏初虫株率、虫口数最多。可以用吡虫啉、啶虫脒、毒死蜱、阿维菌素等药剂进行防治。
(2)马铃薯瓢虫。从叶背食害叶片,被害叶片仅残留上表皮,瓢虫食量大,危害重,减产10%。白天为害早晚蛰伏,耐饥力强,幼虫和成虫都啃食叶片。药剂防治可用氰戊菊脂(速灭杀丁)、溴氰菊脂(敌杀死)、高效氯氟氰菊脂(功夫)。
(3)其它虫害还有马铃薯块茎蛾、蛴螬、蝼蛄、金针虫、地老虎、斑潜蝇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