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地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马铃薯贮藏技术(二)

2021-11-6 12:10| 发布者: 种地网| 查看: 343| 评论: 0

摘要: 5、入窖贮藏 马铃薯应按用途、品种分窖适量贮存。种薯应按品种、级别分别贮藏,严禁与商品薯同窖贮存,容器内、外要放置标签,注明品种名称、种薯级别、数量、产地等。 薯袋堆放时,应堆成“井”字垛, ...
马铃薯种植技术 

5、入窖贮藏

马铃薯应按用途、品种分窖适量贮存。种薯应按品种、级别分别贮藏,严禁与商品薯同窖贮存,容器内、外要放置标签,注明品种名称、种薯级别、数量、产地等。

薯袋堆放时,应堆成“井”字垛,使各垛网袋间留有较大空隙而利于通风,勿压缝码放。垛与墙、垛与垛之间应留有适量的空隙和过道,便于通风和检查。

散放堆中应合理设置通气管物。薯堆放置高度应低于有效空间高度的2/3,最好是1/2,要留有通道。一般贮藏量占窖容量的60%~65%,150立方米的窖最多可贮藏73吨马铃薯,即每方空间贮存600~750千克。这样,可以保证良好的空气对流和块茎正常呼吸作用。

6、贮期管理

贮藏窖的管理工作应由专人完成,根据块茎生理变化和外界气候条件进行自然或人工调节,合理倒窖,应两头防热,中间防寒,使贮藏环境始终保持良好的通风状况和适宜的温湿度。

贮藏前期

在北方,从入窖到11月底是贮藏初期,这时块茎正处于准备休眠状态,呼吸旺盛,放出的热量多,产生的二氧化碳浓度高,湿度大。管理上以通风换气、降温排湿、缩小薯堆内外温差、防止块茎腐烂为主。窖口和通气孔要经常打开,随着外界温度逐渐降低,窖口和通气孔应改为白天大开,夜间小开或关闭。如窖温和薯堆温度过高,也可倒堆散热并剔除病烂薯。要防止薯堆“出汗”,即薯堆内产生的热湿气体与薯堆表面冷空气相遇凝结产生水珠的现象。若长时间“出汗”和窖壁、窖顶形成水滴,在窖温比较高的情况下,带病块茎上的晚疫病、黑胫病等病害的病菌很容易扩散蔓延,引起块茎大量腐烂。此时应选择晴好天气于正午适当通风,降低湿度。当气温降至-5℃左右时关闭窖门,只开通气孔。这一时期加大通风量也是防止贮藏中期封窖后出现块茎“黑心”问题的重要措施。

贮藏中期

12月至翌年2月份为贮藏中期,这时正值严冬季节,块茎已进入休眠状态,生理活性降到最低,产生的热量很少,外界温度则低而不稳,很容易发生冻窖,使块茎遭受冻害。此时应经常检查窖温,以防冻保温为主。当气温降到-10℃左右时,密封窖口和气孔,尽量减少通风次数。必要时在薯堆上盖草袋、草帘、秸秆或麻袋等物品防潮御寒,避免堆顶出现冷凝水,并吸收窖顶产生的霜水。如果温度低于-2℃,块茎受冻,薯肉变褐,块茎内皮层部分薄壁细胞受到破坏,块茎脱水萎缩,失去使用价值。当温度处于0~1℃时,块茎中的淀粉会转化成还原糖,使食味变甜,加工产品褐变,种薯则发芽不良、发芽势降低。1~3℃温度表现为“顶棚一层霜,不热也不凉”。 合适的堆温应比窖温高0.5℃左右。

贮藏后期

3月份到了贮藏后期,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块茎已通过休眠进入萌芽期,窖温回升较快。这时要以降温保湿、尽量保持低温为主。防止热空气进入窖内提高贮藏温度,降低空气湿度,使块茎提早大量发芽和失水绉缩,增加损耗。要注意夜间通风,避免白天温度高时放风。在整个贮藏期间要定期进行检查,随时清除病烂薯。

  
马铃薯种植技术 
 

相关阅读

桂公网安备 45010702000689号|桂ICP备14001967号-1|栽培技术|免责声明:本站内容由网友供稿,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种植技术|农药价格|肥料价格|养鱼技术|茶叶知识|种地网

GMT+8, 2024-11-23 09:43 , Processed in 0.02913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