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贮藏条件:
在贮藏期间,块茎将经过后熟期、休眠期、萌发期三个生理阶段,发生一系列“高活性→低活性→高活性”的生理生化变化。随着块茎内营养成分的不断变化,块茎就会衰老和损耗,极易感染病菌而腐烂。而生理生化变化又直接受温度、湿度、光照、空气成分等贮藏环境条件的综合影响,其中以温度和湿度的影响最大,这些因素直接关系到块茎的质量和贮藏时间。
马铃薯品种和用途不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也不同。一般种薯贮藏时间达5~6个月,适宜的贮藏温度为2~4℃,鲜食商品薯长期安全贮藏宜在2~4℃条件下;
马铃薯贮藏的空气相对湿度与温度有关,安全范围为80%~93%。当温度在1~3℃时,湿度应保持在85%~95%。要使块茎保持鲜度,温湿度变化的幅度不能太大。鲜食商品薯和加工薯要求黑暗条件下贮藏,应尽量减少灯光照射;种薯在散射光条件下贮藏,有利于抑制发芽和幼芽徒长,提高种薯抗病能力和延长贮藏时间。
应注意窖内通风,促进气体交换,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和调节空气温湿度。如果通风不良,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会引起块茎无氧呼吸,产生有毒物质,不但过多消耗养分,还会使薯肉组织窒息而产生黑心,影响商品品质,并使种薯失去发芽能力。
2、贮藏方式
我省多采用地下式和半地下式的窖藏方式,主要形式有井窑、窑洞、“非”字型砖石结构拱窑和冷库。各地应根据用途因地制宜选择贮藏方式,
作为农户应选择经济实用的方式,但要注意克服传统贮藏方式的弊端,降低损耗率。
加工企业应选用气调恒温冷库等具有自动、半自动控制的贮存设施,并在库内挖好通风沟,用木条等做成蓖式覆盖物,可延长加工期限和保证产品质量。
3、设施消毒
入窖前30天应把旧窖彻底打扫干净,土窖需刮去墙上的污土层,以见到新墙土为好,然后用药剂进行喷雾或熏蒸消毒。可选用40%甲醛50倍液,或用75%的百菌清 500倍液,均匀喷洒窖壁、地面及器具,进行彻底消毒。熏蒸时,每立方米空间用40%甲醛20毫升和高锰酸钾10克,先将高锰酸钾置于容器内,再注入甲醛溶液,混合后即产生烟雾,密闭熏蒸1~2天;或用百速烟剂或硫磺薰蒸,也可用0.25%~0.5%的次氯酸钠溶液喷雾和熏蒸。然后打开通风孔和窖门进行换气通风,空气质量安全后即可入窖贮藏。在防病的同时还要注意防鼠,防虫,以减少损失。
4、预备贮存
刚收获的马铃薯呼吸旺盛,需要预贮。一是块茎处于浅休眠状态,且表皮湿度大,温度也比较高,呼吸作用较强;二是一些成熟度不太好的块茎,薯皮较嫩、周皮未木栓化,生理活性强度大;三是受伤块茎的伤口尚未愈合,如果立即入窖贮藏,块茎会产生大量热量,使薯堆发热。而窖内温度升高,更加强了块茎呼吸作用,从而降低块茎抵抗力,容易引起腐烂和增加营养物质的呼吸消耗。因此,应将薯块放在10~15℃的阴凉场地预贮2~3周,
预贮场地应宽敞、通风良好,商品薯和加工薯要求具有遮光设施;种薯见光后会诱发龙葵素产生,可提高种薯抗性,有利于贮藏和增强种薯机能。
预贮期间要注意防雨和防冻。块茎堆放时,堆高不要超过2米,堆宽小于4米,堆与堆之间应留有通风道。在薯皮老化和薯块伤口愈合前应避免分级和运输。预贮后再进行大小分级,并严格淘汰病、烂、伤、杂及畸形薯,商品薯和加工原料薯还要淘汰绿化薯。装袋不宜太满,一可避免薯块在运输中搓伤,二是入库后发病也便于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