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害症状
马铃薯黑痣病又叫马铃薯立枯丝核菌病、马铃薯黑色粗皮病、马铃薯茎溃疡病。由于马铃薯种植面积逐渐扩大,经济效益又高,重茬问题较为普遍,因此在马铃薯种植区黑痣病日趋加重,且发病较为普遍,一般可造成马铃薯减产15%左右,个别年份有的地块全田毁灭,严重影响着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黑痣病可以为害幼芽、茎基部、匍匐茎及块茎。
幼芽染病,出土前腐烂形成芽腐,造成缺苗,条件适宜可以从腐芽下长出侧芽,形成小苗。
茎基部感染,茎基形成褐色凹陷斑,大小1~6cm,严重的形成环形病斑,茎基部开裂;地温低、湿度大时病斑上或茎基部常覆有白色菌丝层,轻者症状不明显,重者叶片卷曲、坏死,心叶节间较长,有紫红色色素出现,特别严重的会造成立枯或顶部萎蔫,甚至全株死亡;有的茎基部产生气生薯。
如果匍匐茎侵染,匍匐茎上也会形成褐色凹陷斑,有时会产生许多无经济价值的小马铃薯,严重的匍匐茎上会形成菌核,湿度较大时匍匐茎会腐烂断裂。
块茎感染表面生出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块状或片状、散生或聚生的黑褐色菌核。
二、综合防治技术
1.种薯选择:选择健康无病种薯。
2.地块选择:选择地势高、排灌方便,3~5年未种马铃薯的地块,周围无茄科作物。
3.促芽:播种前提前15~20天出窖,放在散射光、温度15℃左右条件下催芽,萌动后每2~3天翻动1次,催成芽长不超0.5cm的绿色短壮芽即可播种。
4.切块:薯块质重30g~50g,每个薯块带2个以上芽眼,每切到病烂薯,换刀。切刀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
5.适期晚播,5月20日左右播种,缩短出苗时间,减小病原菌侵害幼芽的机率。
6.增施有机肥,每亩施有机肥2000~3000kg,生长期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抗病能力。
7.种薯处理:用满穗(噻呋酰胺 )拌种20ml+1Kg水拌种150kg。
8.药剂沟施:播种时用25%阿米西达悬浮剂(嘧菌酯)40~60ml/亩或甲基立枯磷40~60ml/亩喷施在播种沟内。
9.田间药剂防治:在出苗后发现有部分植株出现缺肥症状,观察地下茎,如有褐色病斑,叶面喷施甲基立枯磷60ml/亩+30kg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