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地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种地网 门户 种植资讯 查看内容

小麦茬该不该烧?

2020-9-13 12:01| 发布者: 种地网| 查看: 752| 评论: 0

摘要: 今年的小麦是收了,和往常一样,是用联合收割机收的. 几乎所有的农家,都是用此方法收割的.但是麦茬太深,影响播种黄豆,好多人在开始烧麦茬,利用烧荒法灭茬是一种不讲科学的陋习。放火灭茬的最大隐患是容易引发火灾,直 ...


       今年的小麦是收了,和往常一样,是用联合收割机收的. 几乎所有的农家,都是用此方法收割的.但是麦茬太深,影响播种黄豆,好多人在开始烧麦茬,利用烧荒法灭茬是一种不讲科学的陋习。放火灭茬的最大隐患是容易引发火灾,直接威胁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会使一个地区的生物、气象、水域和土壤性质等发生急剧变化,造成水土流失,破坏生物链,损害了生物的多样性,生态环境恶化,同时还会带来空气和水环境污染、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等严重的不良后果。其主要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放火灭茬易形成水土流失 
       1、火烧后的土地丧失了地被层对土地的直接保护作用。我们知道,地被层对雨水具有很强的截留作用,能减缓雨水对地表的冲击力,从而减少了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有利于水分下渗。火烧后,小麦秸秆等地被层遭到破坏,其截留作用会随之消失,降水时雨滴直接溅击剥蚀地面,造成水土流失。
       2、火烧的土地降低了对降雨的渗透作用。影响水分渗透的因素主要是小麦秸秆,一方面通过秸秆阻截雨水,减少雨水对地表的冲击;另一方面它们自身大量吸水,可以延长水分下渗时间。火烧后不仅截留作用消失,而且地表面易产生抗水层,致使降雨不易渗透而产生地表径流。 
        3、火烧的土地降低了土壤保持水分的能力。土壤的持水力,主要取决于土壤有机质。火烧后破坏了土壤耕层有机质,会严重影响土壤表层的持水量,使持水能力下降,导致径流增加。 
       4、火烧后的土地会形成干旱型土壤。一般火烧迹地上会留有许多黑色物质,如炭灰及熏黑的石头和土壤,黑色物质能大量吸收太阳长波辐射,从而使火烧迹地的温度升高,蒸发量增大,易造成土壤干旱,形成火烧后局部的生态环境恶化。 
       二、放火灭茬造成空气污染
放火焚烧农作物秸秆、燃烧麦茬等均造成空气污染,所产生烟雾的有害成分主要是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硫化物、氮氧化物及微粒物质等,这些气体对人类以及动植物的危害巨大。烟雾的危害还表现在影响道路交通。 
       三、放火麦茬对土壤的危害 
      1、火灾破坏了土壤结构。经过火烧后,土壤内有机质、植物根系、原生动物、微生物等被烧死或烧毁,无机土壤裸露,再经雨水冲刷,土壤团粒结构解体,土壤孔隙度下降,土壤板结。 
      2、火烧后的土壤碱性提高。一般来讲,火烧后土壤的PH值升高,会使作物成活率降低,喜好酸性土壤的植物生长不良。
      3、降低了土壤肥力。火烧会使土壤有机质、氮元素几乎全部被破坏,火烧后地表可燃物中的磷元素以细灰颗粒形式随风飘走。据测定,火烧后1-2年,土壤耕层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含量都较未烧地块低,而全钾含量提高;火烧对土壤酶破坏严重,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密切相关,火烧后3-4年,脲酶和蛋白酶活性可恢复到原来水平的50-80%,而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可恢复到原水平的20-40%。同时,由于火烧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幅度下降,阳离子交换能力降低,影响了土壤中养分的良性循环,致使有效微量元素减少,土壤肥力降低。
       4、降低了土壤的通透性。过火后,由于土壤内有机质、植物根系、原生动物、微生物等决定土壤通透性的生物物质被烧死或烧毁,改变了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下降,造成土壤的通透性不良。 
        5、土壤不能得到培肥。小麦收获后的麦茬,经过夏季高温腐烂,作为有机肥,直接归还于土壤,可以使土壤得到培肥,土壤有机质、氮、磷、钾等养分含量会有较大提高。火烧后小麦秸秆被焚毁,土壤不能得到培肥,降低了土壤肥力和土地的持续生产能力。
       6、病虫害加重。火烧可严重破坏生态环境,超出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使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导致病虫害加重发生。   
      烧麦茬有如此危害,但不烧又没地方放加之增加劳动成本,还影响到接下来的播种!
今年麦茬应该怎么处理???

点击获取更多小麦种植技术
点击
获取更多食用菌种植技术
 

相关阅读

桂公网安备 45010702000689号|桂ICP备14001967号-1|栽培技术|免责声明:本站内容由网友供稿,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种植技术|农药价格|肥料价格|养鱼技术|茶叶知识|种地网

GMT+8, 2024-11-23 01:10 , Processed in 0.12913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