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地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黄瓜叶部病害的防治

2021-8-2 14:18| 发布者: 种地网| 查看: 332| 评论: 0

摘要: 一、霜霉病 1.发病症状:主要发生于中部叶片,由于受叶脉限制,病斑多成多角形,从叶背看成水浸状(早晨或者傍晚空气湿度大时更加明显),发病中后期叶背出现灰黑色霉状物。 2.发病条件:病原菌性喜低温 ...
黄瓜种植技术 

一、霜霉病

1.发病症状:主要发生于中部叶片,由于受叶脉限制,病斑多成多角形,从叶背看成水浸状(早晨或者傍晚空气湿度大时更加明显),发病中后期叶背出现灰黑色霉状物。

2.发病条件:病原菌性喜低温高湿,16~22℃,在叶片表面形成露水或者水毛时,比较容易发病。进入深冬封棚之后,发病尤重。

3.防治方法:

(1)生态防治:所谓的生态防治就是要加强大棚温、湿度的综合调控,创造适宜黄瓜生长,抑制病原菌发育的优良环境,以达到防病增产的目的。主要是温度调控:上午棚温25~30℃,下午结合放风将棚温控制到最低20℃后关闭通风口;上半夜20~15℃,下半夜15~12℃,最低不能低于10℃。

(2)湿度调控:上午10点左右,棚温达到30℃左右,进行放风排湿,降至25℃后停止通风,每天保持放风量3~5小时。药剂防治:36%纳农蔬福500倍或72%杜邦克露600倍或72.2%普力克800倍或69%安克锰锌1000倍或者1.5%菌立灭1000倍。在植株生长期,茎叶氮糖含量下降时,发病严重。在防治药剂中,要加入白糖150倍,尿素300倍,注意下午用药,5~7天一次,连喷2~3次。

二、细菌性角斑病

1.发病症状:发病部位为底部叶片,在大棚中常点片发生。病部叶片背面出现水浸状,多角形,无黑霉层,病斑较薄,易破裂,叶背常有白色菌脓。

2.发病条件:低温高湿,通过水滴传播,在雨雪天以及棚膜防雾性差的情况下,发病严重。

3.防治方法:调控好棚内温湿度,加强通风,尽量降低棚室空气湿度。发病初期可选用以下药剂:77%可杀得500倍或50%丰护安500倍或27%绿乳铜500倍或农用链霉素4000倍或20%细菌净500倍。由于霜霉病与细菌性角斑病发病条件相似,两病几乎同时发生或者混生,加大了防治难度,两病同时发生时可选药剂:40%甲霜铜600倍或60%百菌通500倍或78%科博500倍液。以上防治方法对黄瓜细菌性缘枯病、叶枯病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三、褐斑病

本病发生比较严重,但是菜农们容易忽视,而且误认为是霜霉病。

1.发病症状:发生于中上部叶片,病斑近圆形或者椭圆形,叶背面病斑凹陷,正面突出起泡。病叶易老化变脆,又称靶斑病。

2.发病条件:高温高湿,一般常发生于晚秋或者早春时节(天津品种发病尤重)。

3.防治方法:注意通风散湿,控制病害发生。发病初期可选药剂:50%多菌灵或者50%甲基托布津500倍再加上50%福美双或者80%大生或者75%百菌清600倍。

总而言之,要想控制好黄瓜的这三大病害,首先要做好生态调控,特别是要降低空气湿度,然后考虑化学防治。

黄瓜种植技术 
 

相关阅读

桂公网安备 45010702000689号|桂ICP备14001967号-1|栽培技术|免责声明:本站内容由网友供稿,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种植技术|农药价格|肥料价格|养鱼技术|茶叶知识|种地网

GMT+8, 2025-4-3 19:03 , Processed in 0.04832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