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温多雨,露地栽培的黄瓜极易发生疫病,菜农称之为“死藤”或“烂蔓”。这种毁灭性的病害会大大降低产量,甚至造成绝收。
一、发病症状
这种病害在黄瓜的各个部位和生长时期均可发病。近地面茎基部发病时,茎上出现暗绿色水渍状病斑,而后茎萎缩变细,病部以上叶片萎蔫,最后全株枯死。真叶发病,产生暗绿色水渍状病斑,后扩散成近圆形的大病斑。湿度大时,病情发展很快,造成全叶片腐烂;湿度小时,病斑边缘为暗绿色,中部呈淡褐色,干枯,易脆裂。茎尖发病,病斑呈水渍状暗绿色,腐烂,病部干后明显萎缩,发病部位以上茎叶枯死。瓜条发病,多发生在瓜蒂部位,出现暗绿色水渍状近圆形凹陷斑,湿度大发病快,发病部位后期表面会出现稀疏的灰白色霉层,瓜条表面萎缩、腐烂。苗期发病,多从嫩茎生长点上发生,初期呈现水渍状萎蔫,最后干枯成秃尖状。成株期发病,主要在茎基部或嫩茎节部发病,先呈水渍状暗绿色,病部软化缢缩,其上部叶片逐渐萎蔫下垂,以后全株枯死。
二、发病原因
黄瓜疫病属土传病害,病原真菌在土壤或有机肥中越冬,主要通过雨水或灌溉水传播。只要环境条件适宜,该病流行速度极快。病原菌直接从表皮侵入,寄主染病后,病斑上的菌丝在水中约6小时就可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靠雨水或灌溉水进行再侵染。发病的关键因素是湿度,与湿度相配合的条件是温度,发病适温为28℃~33℃,气温低不利于发病。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湿度越大,发病越重。夏季雨后暴晴时,病势发展迅猛,稍有不慎即会危害全田。盛夏高温干旱,如浇水过多过勤,易导致此病严重发生。
三、预防方法
一是农业防控。与非瓜类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使用嫁接苗,用黑籽南瓜作砧木,防效达90%。实行垄作,采用高畦栽培,增加土壤通气性,可避免根部接触水;覆盖地膜,降低湿度,减少土壤病菌或灌溉水飞溅到植株上,以减轻病害的发生;早上或傍晚浇水,小水勤浇,避免大水漫灌;防止积水,尤其是连续阴雨天,应做到“雨过地干”,保持地面干爽;进行种子消毒;苗期控制浇水,进入结瓜期后应保证供水,如发现有病株,立即拔除,防止病菌扩散。
二是化学预防。用64%恶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72%霜疫清可湿性粉剂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每平方米8克,加15公斤干细土拌匀后,均匀施入苗床内,进行土壤消毒。每亩地用硫酸铜250克,随水浇入沟内,一茬黄瓜使用3次,可控制病菌传播。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500倍液喷施,防治效果在70%左右,从苗期开始喷药,可控制其危害。也可用64%恶霜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600~8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隔6~7天喷1次,连喷3~4次进行防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