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叶锈病是大麦种植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病害,熟知叶锈病的发病症状及发病条件,及早采取应对措施很有必要。
形态特征
大麦叶锈病叶上的夏孢子堆孢子堆大小03~0.5×0.1~0.2(mm)。夏孢子单胞,近球形、淡黄色,大小20~30×17~22(μm),表面有小刺,散生芽孔7~10个。冬孢子单胞、偶有双胞,形状不等,表面光滑,顶端稍厚,有柄。
为害症状
被害部位散生圆形黄褐色隆起小圆点(夏孢子堆)。当大麦成熟时,其上产生较小的黑色近长方形的冬孢子堆,埋于表皮内。
传播途径
该菌属于转主寄主锈菌。
发病条件
夏孢子、冬孢子产生于大麦上,性孢子、锈孢子产生于百合科短穗虎眼万年青上。中国病菌以夏孢子在南.方冬大麦上越冬,夏孢子随季风向北扩散,在北方越夏后,秋季再传播至南方冬大麦上越冬。夏孢子萌发适温11~17℃,超过23℃极少萌发。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法
选用抗锈良种,由于品种之间抗病性不同,各地可因地制宜选用,如申麦1号。
2、加强田间管理法
合理施肥,铲除自生麦苗,减少菌源。
3、药剂防治法
喷洒药剂有20%粉锈宁乳油、95%敌锈钠原粉、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具体参见小麦锈病药剂防治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