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地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芸豆菌核病的症状与防治措施

2021-7-23 21:08| 发布者: 种地网| 查看: 523| 评论: 0

摘要: 菌核病是芸豆的重要病害,可引起茎蔓枯死,豆荚腐烂。病原菌可以在土壤中长期生存并随土壤和病残体传播,若防治不力,病原菌在土壤中不断积累,使病情逐年加重,甚至可能造成毁灭性损失。 苗期与成株期都可发 ...
芸豆种植技术 

菌核病是芸豆的重要病害,可引起茎蔓枯死,豆荚腐烂。病原菌可以在土壤中长期生存并随土壤和病残体传播,若防治不力,病原菌在土壤中不断积累,使病情逐年加重,甚至可能造成毁灭性损失。

[症状识别]苗期与成株期都可发生。幼苗期先在茎基部出现暗褐色水浸状病斑,向上下发展,使整个幼茎变褐软腐,叶片萎蔫脱落,幼苗枯死。病苗可以很容易地从土壤中拔出,拔出后可见根部腐烂,须根少。湿度大时病部表面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以后菌丝团中出现黑色鼠粪状菌核。

成株多在茎基部或茎枝分杈处,产生水浸状不规则形暗绿色、污褐色病斑,后变为灰白色,皮层纤维状干裂。茎基部腐烂后,往往全株枯死。茎蔓贴近地面处、相互缠绕相连处以及茎蔓与叶片接触处也容易发病,发病部位以上的茎叶萎蔫枯死。病株茎组织内或茎蔓表面产生密集的白色菌丝和黑色菌核。叶片发病则生出暗绿色水浸状不规则形大病斑,继而腐烂,干枯。另外,病叶片还略向背面卷缩,叶片背面产生密集的白色菌系。病原菌能在衰老花瓣上腐生,花器褐腐并生白色菌丝,进而侵染嫩荚。豆荚还可以从接触病茎蔓或叶片的部位开始发病。病豆荚出现水浸状腐烂,后变褐,也产生白色菌丝体和黑色菌核。

菌核病的主要鉴别特点是各发病部位软腐,产生白色棉系状菌丝体和较大的黑色鼠粪状菌核。

[防治方法]

(1)栽培防治。发病地应换种禾谷类作物3年以上。收获后清除病株残体,结合整地进行深翻,将菌核埋入土壤深层洗用健康种子,汰除种子间混杂的菌核和病残休。施用不含有病残体的有机肥,合理密植,增施磷、钾肥,使植生长健壮,增强抗病性。发病初期及时摘除老叶、病叶,拔除病株,以利于通风透光,降低湿度和减少菌源。

(2)药剂防治。发病始期及时喷药防治,药剂可试用50%腐霉利(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50%异菌脲(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乙烯菌核利(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65%硫菌·霉威(甲霉灵)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50%多·霉威(多霉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45%噻菌灵(特克多)悬浮剂1200倍液,或40%施加乐悬浮剂800~1000倍液等。视病情发展,确定喷药次数。若连续喷药,两次喷药之间间隔7~10天。生长早期需在植株基部和地表重点喷雾,开花期后转至植株上部。

菌核净是防治各种作物菌核病的常用药剂,有效成分是N~3,5~二氨苯基丁二酰亚胺,具有保护作用和内渗治疗作用,持效期较长,现已发现保护地种植的菜豆伸蔓期对该剂较敏感,用40%菌核净进行常规喷雾后,对生长会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芸豆的开花、结荚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应慎用。

芸豆种植技术 
 

相关阅读

桂公网安备 45010702000689号|桂ICP备14001967号-1|栽培技术|免责声明:本站内容由网友供稿,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种植技术|农药价格|肥料价格|养鱼技术|茶叶知识|种地网

GMT+8, 2024-11-23 01:15 , Processed in 0.03252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