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选地整地
选择土层深厚,通气良好的壤土或沙壤土为宜,要求土壤微酸至中酸,以利于根瘤菌的繁殖发育。豆类忌连作或隔年种植,应选择3年以上轮作的地块。新荣区十年九旱,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为了充分利用秋雨,做到秋雨春用,整地一定要做到“三墒”整地。即①秋深耕蓄墒。深耕整地是调节土壤中水、肥、气、热的有力措施。“深耕细耙,旱涝不怕。”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应抓紧时机尽早秋深耕,耕深要求在20 cm左右,以便接纳更多的雨水供豆子使用;②冬镇压保墒。在冬季进行镇压,防止水分蒸发;③春耙耱保墒。为了防止蒸发跑墒,在春季要抓紧时间磙压土地,待早春土壤表层解冻时进行顶凌耙耱。如果春季干旱无雨,只耙耱不耕地,播种前有较大春雨,可结合浅耕耙耱保墒。
2 科学施肥
施肥以增施农家肥为基础,以增施氮磷化肥为突破口,与禾谷类作物相比,大豆需磷量大,磷对大豆生长发育的作用比氮更明显,要在每0.067 hm2施优质农家肥2 000 kg基础上,施碳铵25~30 kg,过磷酸钙25~50 kg,其中过磷酸钙要与农家肥混合堆集沤制15 d,所有肥料作为基肥以条施方式一次性施入土壤。花荚期每0.067 hm2追硝铵10~15 kg或尿素5 kg。
3 播种
3.1 精选种子
播种前要精选同豆5号种子,去杂去劣,除去秕粒及虫口伤害、机械损伤的种子。选择大而饱满的种子播种,以提高种子的纯度,净度及发芽率。
3.2 药剂拌种
用钼酸铵20~30 g,加适量的温水,使之溶解后,再加0.75~1 kg水,配制成1%~2%的溶液,用喷雾器均匀地喷在50 kg的种子上,边喷雾边搅拌,搅拌均匀,把拌好的种子阴干,即可播种。
3.3 适时播种
一般在小满前,以5月15日—5月17日播种为宜。
3.4 合理密植
每0.067 hm2播种量5 kg左右,具体播量依地力而定,旱薄地减少播量,肥力好的地块加大播量。
3.5 播种方式
播种用条播,播深2~3 cm,播种要求下籽均匀,深浅一致,播后镇压,以利于保全苗。
4 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是同豆5号大豆高产的重要保证,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种子是基础,管好是关键”。
4.1 间苗补苗
由于播种原因和虫害为害。大豆出苗后往往会出现稀稠不匀的现象。因此,苗出齐后,应及时进行间苗和补种,对过稠的地方把苗间开,对缺苗断垄的地方应尽快补种经过浸泡鼓胀的种子。
4.2 中耕除草
豆类作物根部呼吸量大于其他作物,豆类根部的根瘤菌是一种好气性细菌,繁殖发育需要大量的氧气,通过中耕,疏松了土壤,便于把根瘤繁殖发育而固氮。中耕除草应进行3次,第2复叶期进行第1次中耕,应浅锄,第6复叶期进行第2次中耕,应适当深锄,第3次中耕在封垄时进行,这次宜浅,同时结合培土。封垄后不宜中耕,但可进行人工拔草。
4.3 追肥
大豆开花期是需氮量最多的时期,虽然这时根瘤菌输出的氮素最多,但还需补充氮,这时追肥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每0.067 hm2追施尿素5 kg,有条件的可以进行1次叶面喷肥。每0.067 hm2用800 g尿素加70 g磷酸二氢钾和钼酸铵10 g,用35~40 kg的水溶解,在初花期至盛花期进行叶面喷施。追肥与叶面喷肥最好错开时间施用。
4.4 落花落荚原因及防止
大豆落花落荚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原因,引起落花落荚有3个原因:①开花期土肥营养供应不足,引起落花落荚;②植株密度过大,造成植株间光照不足,容易落花落荚;③土壤水分不足或雨水过多,也能造成落花落荚。因此,合理密植,争取光照,分期追肥等措施能减少落花落荚。
4.5 病虫害防治
(1)囊孢线虫病。大豆重茬和隔年种植容易引起病虫害发生,特别是线虫病为害最重。防止囊孢线虫病发生的有效措施就是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
(2)大豆食心虫。开花期用敌敌畏或功夫1 000倍液,每0.067 hm2用量75~100 kg喷施2~3次,间隔7~10 d。
(3)蛴螬。用质量分数40%的氧化乐果800倍液,在成虫盛发期喷洒农田。
5 及时收获
同豆5号适宜收获期应在黄熟末期进行。此时植株已全部呈黄褐色,荚呈深褐色,呈现品种固有色泽,豆叶全部脱落,荚中籽粒与荚壁脱离,摇动植株有响声,此即适宜收获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