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是我国最重要的油料作物,是优质蛋白和油脂的主要来源,也是我国进口量最大的农产品。黑龙江省是我国非转基因大豆主产区,常年大豆种植面积占全国大豆种植面积的37%~44%,总产量占全国的38%~46%,商品率达80%以上,直接从事大豆种植的农民近1 000万,占全国的1/4。
大豆是高营养作物,具有降血脂、防止骨质疏松等功效。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大豆产量逐年提高,但品质的提升速度对比产量却相对缓慢。如何生产优质高效的大豆,是农业科研人员今后研究的必然方向。大豆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是解决大豆增产提优、高效生产的重要手段。
1 因地制宜,优选品种
选用高油、高蛋白的品种进行栽培是解决大豆优质高效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应根据所在区域不同自然条件及不同土壤类型等实际情况,引进、筛选高油、高蛋白优质大豆品种进行试验、示范,然后进行合理的区域布局,以适应大面积推广应用。通过调查,目前高油、高蛋白的品种有合丰50、合丰55、黑农44、黑农48、黑农51、垦丰16及东农42等优质品种,已被确认的高油、高蛋白品种所占比例达到98%以上。
2 采用先进配套技术,精耕细作
先进的配套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试验证明大豆垄三栽培技术、大豆行间覆膜栽培技术、大豆深窄密栽培技术、大豆小垄密栽培技术以及大垄四行等距穴播栽培技术是目前比较成熟的高产高效栽培模式。从产量对比看,采用大豆垄三栽培技术产量为160~200 kg/667 m2,平均产量175 kg/667 m2;采用大垄四行等距穴播栽培技术产量为160~200 kg/667 m2,平均产量180 kg/667 m2。
2.1 种子精选和处理
大豆种子经过精选之后才能使用,经过精选的种子纯度≥98%、发芽率≥95%。播前要认真做好种子处理,进行根瘤菌剂拌种、种衣剂包衣,以防御土壤中的病虫害,提高出苗率和齐苗率。
2.2 合理轮作、密植
大豆高产优质的前提是土地养分充足。重茬、迎茬会使土壤养分消耗单一,大豆所需营养成分失调,出现大豆根系发育不良、根瘤活动能力减弱等问题。
一般大豆重茬会减产20%左右,迎茬减产5%。因此,要进行合理的轮作换茬,一般3年轮作一次。
合理密植是大豆高产的重要技术环节,同一品种因耕地肥力不同,适合的密植度也不同,要根据土壤肥力、品种特性,采用合理的密植度。一般可遵循以下原则:肥地稀植,薄地密植;枝多稀植,枝少密植;晚熟稀植,早熟密植。以下是大豆密植计算方法:
公顷播量=■×{1+田间损失率(%)}
其中,田间损失率以10%计算,实际播量与计算误差要在±3%范围之内。
2.3 适时早播
根据区域气温状况适时早播,促进大豆成熟度,提高大豆品质。当5~10 cm耕层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10 ℃时为适宜早播期。
2.4 科学施肥
为保证大豆所需养分,应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土壤化验数据,分析土壤养分状况,进行养分的合理调配。施肥要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可以用商品有机肥或者生物有机肥。有机肥能促进土壤生态的良性循环,改善土壤理化性质,降低土壤容重,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提高化肥的利用率。
2.4.1 施肥量
要根据大豆需肥特点和本身的固氮能力决定施用量。大豆根瘤菌能够固定空气中的氮,满足大豆全生育期需氮量的1/2~2/3,因此,基肥应选择高磷低氮钾的肥料作底肥。
2.4.2 施肥时间
追肥要注意时间,根际追肥可在分枝期或开花期追施尿素;叶面追肥可在初花期或初荚期追施。
2.4.3 施肥方法
2.4.3.1 垄底深施肥
垄底深施肥能有效地阻止肥料养分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在春季整地前将肥料施入原垄沟内,或轻耕一犁后再施入垄沟内,然后整地打垄,确保施肥深度。
2.4.3.2 垄体分层施肥
垄体分层施肥可促使根系下扎,扩大根系吸收养分的范围。第一层施于种下4~5 cm,占种肥量的30%~40%;第二层施于种下8~15 cm,占种肥量的60%~70%。
3 中耕管理
3.1 及时铲趟
做到两铲三趟,并在大豆拱土时,铲前深松或趟一犁。
3.2 控制病虫草害
采用种子包衣剂拌种,并根据杂草种类进行播后苗前封闭或茎叶处理。同时,要关注田间病虫发生,及时防治大豆蚜虫、红蜘蛛、食心虫、草地螟和大豆灰斑病、菌核病等,做到早发现、早用药。
4 及时收获
要实行分品种收获,单储单运。尽量做到割茬低、不留荚,使收割损失率小于1%、脱粒损失率小于2%、破碎率小于5%、泥花脸率小于5%、清洁率大于95%,以保证大豆的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