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播种期植保
对于玉米产量的提高要做好植保技术的探究,对玉米生长过程中的各个时期,进行严格控制。而其中播种期的植保是第一步,这一时期的种子情况相对脆弱,而存活率也不高,农户要做好第一时间的应对工作准备。做好土壤培育,选取抗病毒的种子,为种子的成长过程打好基础,开拓成长空间。为了提高种子成活率可以使用包衣剂,使种子形成保护膜,防止种子生成过程受到侵蚀。通过科学的试验,计算发芽率,从而得到最佳配比。当发芽率超过75%时可以有效保护种子成长。而播种前最重要的工作是凉晒种子,从而降低种子中的水分提高成活率。对于做好土壤培育是保证产量的重要方式,在其保值过程中也有重要影响。首先拔除杂草对土地进行大面积清理,然后选用复合型肥料对土地施肥,增强通透性与蓄水量是改善土壤内部环境的重要方式。对土壤灌溉以及翻土来增加水分。播种之后要及时防御气温和虫害等自然原因对播种效果的影响。在大风期播种时喷洒农药需注意农药被空气流动带入人体的情况。在整体的种植计划中,初期种植需要注意,不可单次过多的灌溉用水,应该采取提高浇水频次的方式来加以灌溉。防止由于田地积水过大造成的玉米疾病情况。
2 苗期植保
玉米苗芽期相对种子初期具备了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但究其浑源县地域环境与气温等自然因素的考察发现,实际存在很多病例体现,叶斑病和纹枯病以及锈病比较常见。而对于虫害也多为常见,其中蚜虫和地老虎比较突出,故此时的防护措施是苗期植保的工作重点。在防虫灾的工作中要密切关注玉米芽苗的生长状态以及生长规律。其中对于早期病患的处理方式为锈去津方法,将锈去津稀释到27%的浓度用来去除杂草。在喷洒浓度为26%的甲氨基阿菌素苯甲酸盐微乳胶试剂。通过对玉米生长周期的合理化推测,在长期植保过程中应采取2次浅耕3次中耕的处理方式,以便达到土壤中微生物生长的适应环境。从而强化化肥和土壤间的融合。最好的完成为玉米生长创造适应环境。而对于耕种过程提出以下三点要求:首选,采用机械或人工的方式物理作业拔除杂草。然后,选用复合型或者纯天然无公害的农家肥进行合理化施肥。以每550 m2的土地上肥料可以按照29∶1的比例作业。复合型肥料的使用要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酌情处理不能超过19 kg,以免对玉米生长造成不利影响。而农家肥的使用要根据天气情况而定,可以适当增加施肥频率和施肥总量。以避免因恶劣天气情况对农家肥施肥效果的不利影响。最后,在灌溉过程中要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频次,以及计算出灌溉总量,在最大程度上,确保平均分配到灌溉过程的重要时间节点上。根据对浑源县当地自然因素的分析和试验,认为灌溉面积<450 m2的单次灌溉超过35 t的基础水位时容易产生积水情况。在玉米的生长工程中容易造成烂根的情况。所以一定要控制单次灌溉的水量,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而为了喷洒农药更有效建议采用机械化操作。为了机械化操作的有效开展,建议玉米植株间要保留55 cm以上的固定间距。
3 穗粒期植保
穗粒期是玉米较前一阶段相对最稳当的时期,但这一时期一旦受到虫害,其经济损失也是最大的,对于植保工作也是最重要的时期。根据浑源县普遍玉米产量的分析和历史经验总结。建议,玉米穗粒期必须做1次深耕及2次中耕的作业安排。而对于农药使用方面需要进入耕种期间的最大总量。在使用攻苞肥的时候配合使用一支烯世宝或矮壮素。以便防止玉米生长过程里的倒伏和倒折的情况产生。这一时期还需要追加肥料保证产出,在大范围培土之前使用以氮肥为主的肥料。穗粒期一旦发生虫害,必须及时喷洒农药以免虫害扩大化影响范围。使用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浓度为76%的500倍液,也可以用丙环·嚓菌醋悬浮剂为16.7%浓度的500倍液,对叶斑病和弯抱叶斑病有很好的实用效果。如果虫病主要体现为红蜘蛛和戮虫及穗蚜,可以选用阿维菌素乳油浓度为1.87%的1 000倍液。而在处理雌穗问题时现阶段最有效的药物为氯虫·高氯氟悬浮剂13倍浓度的2 000倍液。这种农药还可以有效防范纺织穗虫。
植保器械的种类有很多。弥雾机和喷雾机是现在普遍使用的有效器械。而对于超低量喷雾机和喷粉机以及喷烟机的使用也在广泛推进之中。目前,使用频效最高的当属背负式机动喷雾喷粉机和背负式手动喷雾器。通过对浑源县考察结果,建议使用这两种器械。可以更灵活的喷洒农药,保障穗粒期植保工作的多重性和频效性。但在喷洒农药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措施,因为这种器械的使用是距离人体最近的器械。安全防范工作是保障农药喷淋的基础,必须准备防护服,避免皮肤组织受伤。同时,要配备防护面具以免药物通过空气流通被人体直接吸入。为了延长机械使用寿命,在使用过程中要及时清理,防止农药残留对器械造成腐蚀。而操作过程应主要选择顺风方向,同时注意实际操作过程中风向的改变,使农药尽量均匀喷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