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常规玉米栽培技术相比,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具有集雨、增温、抑草等多方面特点,同时地膜的覆盖可以降低地面水分蒸发,对自然降水进行保存,实现自然降水的最佳化利用,对旱区玉米种植而言价值较高。例如我国部分旱区开展了全膜双垄沟玉米栽植技术试验工程,以进一步了解该技术在本地区应用的适应能力及产量等,同时为后续玉米品种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1 技术思路
1.1 玉米种子选择
首先,在进行玉米种子选择的过程中,应当以高产、抗病、角质程度高等品种为主,切忌出现越区种植的情况;其次,在播种之前应当对种子质量情况进行严格监督,使每一粒种子都符合国家要求的标准,如纯度、发芽率及净度等都应当符合条件,避免影响后期推广;最后,传统种子处理技术应用容易对种子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从而影响后期生长,因此目前可以通过新型技术应用来进行玉米种的拌种和种子包衣处理工作,一方面保证种子出芽率,另一方面也防范地下害虫对种子的破坏。
1.2 覆膜方面
在进行起垄覆膜等作业时,应当选用专门的沟播机械,起垄、施肥、覆膜、播种一次性完成,一方面节省时间,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证起垄覆膜等效果。另外,起垄过程中应当采取大小垄间隔形式,其中大垄70 cm左右,而小垄则保持在40 cm左右。
1.3 其他方面
首先,在对玉米田进行管理过程中,玉米苗出苗时应当进行人工引苗,待玉米苗长至8~9片叶时应及时喷施化控剂,以保证株高在合理的高度范围内。其次,在进行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针对玉米螟主要有3种防治方法,即设置高压汞灯、喷洒BT乳剂和释放赤眼蜂。
2 技术要点
2.1 做好播种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进行种植地块的选择。在进行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应用过程中,地块应当具备平整、土层厚、土质疏松、肥力适中、不板结等特点,同时地块坡度值最好小于15°。另外,还要求地块具有较高的保水保肥能力,为后期玉米生长提供基础条件。其次,若种植玉米之前还有其他收获作物,待收获后应当进行深耕灭茬工作,同时在过程中还应当以2 m3/667 m2的标准,在地块中加施优质腐熟农家肥,另外深耕的深度应当在25~30 cm范围内。最后,玉米播种之前应当保证地块平整、无根茬,以为后续覆膜、播种等农耕作业提供基础条件。
2.2 种子选择
在进行玉米种子选择过程中,各地区应当结合自身气候特点、环境、自然条件等情况进行选择。例如可以选择株型紧凑型、抗病性强、适应能力强、质量优良、产量高的杂交玉米品种,如常见的郑单958、良玉88等。
2.3 确定播期
经种植实践验证可知,气温条件为10 ℃左右时为最佳的玉米播种时间,各地区可以结合本地区特点进行玉米播种。
确定玉米播种时间后,就应当通过沟播专用机械设备一次性完成整地、施肥、播种、除草、覆膜等。在这一过程中应当注意:第一,实行双行深施肥,将施肥深度控制在20 cm左右,肥料以配方肥为主,施肥量标准为70 kg/667 m2,生物菌肥5 kg/667 m2。第二,株距应当保证在26 cm左右,其中大垄沟70 cm、小垄沟40 cm,株数为4 700株/667 m2。第三,待自然大小双垄和深沟形成后,应当将玉米种子播种在双沟内。在进行播种覆膜的同时,还应当以乙草胺100 g/667 m2、阿特拉津150 g/50 kg水的标准进行喷洒。选用地膜厚度应当在0.008~0.01 mm范围内,幅宽120 cm左右。第四,地膜铺设完成后,间隔2~3 m左右在地膜上放置土腰带,同时过程中切不可发生牲畜进入地膜区域的情况,避免对地膜造成破坏,影响效果。另外,工作人员还应当对垄沟进行不定期检查,若检查中发现地膜破损,可以使用细土进行覆盖,避免出现大风揭膜的情况。
2.4 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主要包括苗期管理、中期管理及后期管理等方面的内容。首先在进行苗期管理过程中,重点工作为全苗保证,以为后续根系发育、壮苗、齐苗等良好情况的出现奠定基础。其次,中期管理是指拔节—抽雄这一阶段,该阶段重点应当以保证叶面积为主,尤其是中上部叶片面积应当符合标准。最后,后期管理主要是指抽雄—成熟这一阶段,该阶段的重点工作是抗早衰、增粒重、病虫害防治等,同时还应当对叶片进行保护,进而保证光合作用。
3 推广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对实现玉米高产高质具有积极意义,尤其是旱作地区应当做好技术推广工作,实现全地膜覆盖,保证自然降水的利用,节省成本,增加产量。
综上所述,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在我国部分地区建立了试验基地,并取得了一定的推广效果。同普通玉米播栽技术相比,该技术应用一方面可以有效增加地温,降低地面水分蒸发,另一方面在保证玉米产量、提高玉米质量等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因此在今后的玉米技术推广工作中应当做好该技术的推广工作,为地区农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创造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