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识别及危害
玉米丝黑穗病在雌、雄穗抽出后表现症状。发病早的植株,果穗和雄穗均受害,发病较晚的常果穗受害。病株一般矮小,分蘖增多。雌穗染病病果较健穗粗短,近球形,无花丝,基部大,顶端尖。整个果穗变成病瘿,后期苞叶张开,内部黑粉散落后,残留丝状的寄主维管束组织,似乱发状。有时病果穗一侧的苞叶裂开,散出黑褐色粉末。有的增生,变成绿色枝状物;有的苞叶变狭小,簇生畸形,黑粉极少。
雄穗染病有的整个花序被破坏变黑;有的花器变形增生,颖片增多、延长;有的部分花序被害,雄花变成黑粉。偶而侵染叶片,形成长梭状斑,裂开散出黑粉或沿裂口长出丝状物。
2、发病规律:
病原菌在土壤、粪肥或种子上越冬,成为第2年初侵染源。玉米播后发芽时,越冬的厚垣孢子也开始发芽,从玉米的白尖期至4叶期都可侵入,并到达生长点,随玉米植株生长发育,进入花芽和穗部,形成大量黑粉,成为丝黑穗。
玉米连作时间长及早播玉米发病较重,高寒冷凉地块易发病。沙壤地发病轻,旱地墒情好的发病轻;墒情差的发病重。适宜侵染温度为20-30℃,25℃最适。早播和种子萌发后出现的低温气候为病害发生创造了适宜的环境条件。玉米多年连作,田间积累大量病原菌,有利于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发病植株不清除;带菌粪肥施入田间;投入少管理粗放,都是发病的诱因。
玉米丝黑穗病可通过土壤、粪肥、种子带菌传播,侵入幼苗,系统性发病。以土壤带菌为主。
3、防治办法:
(1)选用品种。选用抗病自交系,种植抗病杂交种。
(2)种子处理:首选含有戊唑醇的种衣剂。也可以采取拌种的方式,玉米播前用10%烯唑醇乳油20克湿拌玉米种100千克,堆闷24小时。也可用选用15%粉锈宁或羟锈宁可湿性粉剂,或50%甲基托布津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3%-0.5%拌种。采用此法需先喷清水把种子湿润,然后与药粉拌匀后晾干即可播种。
(3)农业措施。重病区实行3年以上轮作,施用净肥,秸秆肥要充分堆沤发酵。深翻土壤,加强水肥管理,增强玉米的抗病性。
(4)促进快出苗、出壮苗,缩短播种至出苗时间,减少病菌侵染的几率。
(5)拔除病株。 发现病株,及早拔除,要做到早拔、彻底拔,并带出田外深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