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很多玉米种植户反应茎基腐病严重。究其原因,夏玉米种植区域普遍高温多雨,经常出现暴雨暴晴的天气,容易导致病菌侵染。该病属于毁灭性病害,一旦发生很难治疗。
玉米茎基腐病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细菌性的,最典型的症状就是病部软化、腐烂,还会发臭,然后从茎基部往上扩散;另一种就是真菌性,由瓜果腐霉菌所致,就是老百姓习惯称的青枯病。
细菌性茎腐病
症状 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前开始发病,先是植株中下部的叶鞘和茎秆上出现不规则的水浸状病斑,病菌在侵染茎秆、心叶的过程中,造成生长点组织坏死、腐烂,心叶失绿萎蔫,易拔出,最后导致病株组织软化、腐烂,并散发出腥臭味。
病因 病菌在田间病、残体上越冬,第二年随气流和风雨传播蔓延。高温多雨,潮湿闷热,叶鞘积水,最有利于病菌侵染。当玉米高为60厘米时,组织柔嫩易发此病,并且害虫为害造成的伤口也有利于病菌侵入。同时,玉米连作地土壤内存有大量细菌,当地势低洼或排水不良,密度过大,通风不良,施用氮肥过多,也容易导致此病发生。
防治 发病初期可施用溴菌腈,严重时可直接拔掉带出大田销毁。故而重点在预防,建议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播种时可以采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按种子用量的0.2%进行药剂拌种,或5%根保剂按种子用量的4%进行药剂拌种。
真菌性茎腐病
症状 玉米真菌性茎腐病是真菌病害,一般在乳熟后期到蜡熟期为显症高峰期。病株最初表现萎蔫,全株叶片突然褪色,无光泽,叶片自下而上失水变成青灰色并干枯,呈现青枯症状。有的病株出现急性症状,即在乳熟末期或蜡熟期全株骤然青枯,没有明显由下而上逐渐发展的过程,这种情况在雨后乍晴时较为多见。病株根部、茎基部空心变软,遇风易折倒,破开后可见茎髓组织变褐分解,须根减少,易拔起;果穗下垂,穗柄柔韧,不易掰离,籽粒无光泽灰暗,排列松散易脱粒。
病因 玉米苗期发病主要是由于土壤板结、通透性差,或者由于肥力较差、天气过旱或过涝、土壤中除草剂残留过多,造成幼苗根系发育不良,生长势弱,抗病性降低。玉米近成熟期发病,一方面与品种自身的抗病性有关,另一方面与高温多雨,尤其遇暴雨突然转晴有关。施氮肥过多,过度密植、田间郁闭以及对植株造成各种损伤,都会加重病情。玉米连作地,土壤中病原菌积累数量大,发病重。低洼积水的玉米田地,也极易导致发病。
防治 采取种植抗病品种为主,栽培技术为基础的综合防治措施。玉米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株残体,集中烧毁或高温沤肥,减少田间初侵染来源。合理密植,改善农田小气候,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钾肥。采用高畦栽培,严禁大水漫灌,注意雨后及时排除积水,防止湿气滞留。及时中耕松土,避免各种损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