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地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玉米斑病防治措施

2021-6-25 23:58| 发布者: 种地网| 查看: 419| 评论: 0

摘要: 玉米斑病主要有大斑病和小斑病两种,是造成玉米减产的主要病害,必须做好防治。 一、玉米大斑病 1.症状: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玉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和苞叶,先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后向上扩展。 ...
玉米种植技术 

玉米斑病主要有大斑病和小斑病两种,是造成玉米减产的主要病害,必须做好防治。

一、玉米大斑病

1.症状: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玉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和苞叶,先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后向上扩展。病斑长梭形,灰褐色或黄褐色,长5~10厘米,宽1厘米左右,有的病斑更大,严重时叶片枯焦。天气潮湿时,病斑上可密生灰黑色霉层。此外,有一种发生在抗病品种上的病斑,沿叶脉扩展,为褐色坏死条纹,一般扩展缓慢。夏玉米一般较春玉米发病重。

2.发病规律:病原菌在田间残留病株上越冬(可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两种形态),为第二年发病的初侵染源。发病适温20~28℃。条件适宜时,病菌繁殖迅速,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力传播。此病流行程度除与玉米品种感病有关外,主要由环境条件(雨水、湿度)决定。

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良种;

2.合理密植,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

3.发病初期用50%可湿性多菌灵500倍或用50%退菌特800~1000倍,或用8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每亩用药液50~75公斤,隔7~10天喷药一次,共防治2~3次。

二、玉米小斑病

症状:

自苗期到后期都可发生。自下部叶片开始,出现褐色半透明水渍状小斑,逐渐向上蔓延,以玉米抽穗时最多。病斑扩大后呈黄褐色纺锤形或椭圆形,边缘常有赤褐色晕纹。后期严重时,叶片枯死。在潮湿时病斑上产生黑色绒毛状物。

发病规律:

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株残体上越冬,分生孢子也可越冬,但成活率低。菌丝发育适温为28~30℃,孢子萌发适温为26~32℃。河南省夏玉米地区病害流行的关键时期是7-8月份,月平均气温25℃以上,降水多,病害易流行。玉米连茬种植,土壤肥力差,播种过迟等易于发病。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抗病杂交品种有郑单 2号、商单 4号、丹玉 6号等;自交系有吉 63、辽1311、自330等。

2.实行轮作倒茬制度避免玉米连作,秋后深耕土壤,深埋病残体,消灭菌源。在玉米播种前及早处理完秸秆。

3.加强栽培管理 早播早管,增施有机肥,穗期追施氮肥,加强中耕、排水等田间管理,以增强植株抗病力。

4.药剂防治 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90%代森锰锌800倍液,每亩用 50~75千克,隔 7~10天喷1次,共防2~3次。

玉米种植技术 
 

相关阅读

桂公网安备 45010702000689号|桂ICP备14001967号-1|栽培技术|免责声明:本站内容由网友供稿,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种植技术|农药价格|肥料价格|养鱼技术|茶叶知识|种地网

GMT+8, 2025-4-4 04:11 , Processed in 0.21882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