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除弱株,中耕培土
玉米种植密度偏大,一般单株生产力相对较小,往往需要靠群体均衡来拿产量。因此,提高玉米生长整齐度是实现高产的重要手段。大田生产中,由于种子、地力、肥水、病虫危害及营养条件的不均衡,不可避免地产生小株、弱株,这些弱株既占据一定空间,影响通风透光,消耗肥水,又不能形成相应的产量。为此,应及早拔除,以提高群体质量。
穗期一般中耕一二次。拔节至小喇叭口期应深中耕,以促进根系发育,扩大根系吸收范围。大喇叭口期以后中耕宜浅,以促根蓄墒。玉米适时培土既可促进气生根生长,提高根系活力,又可方便排水和灌溉,减轻草害。培土高度一般不超过10厘米,可在大喇叭口期结合追肥进行。培土过早,则抑制节根产生,影响地上部发育。生产实践证明,多雨年份,地下水位高的涝洼地玉米培土增产效果明显。
重施穗肥
玉米穗期正处于高温多雨季节,生长速度较快,需肥量很大,是追肥最重要的时期。穗期追肥既能满足穗分化发育对养分的要求,又促叶壮秆,有利于穗大粒重。无论是春播还是夏播玉米,只要适时适量追施攻穗肥,都能获得显著的增产效果。穗期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追肥时间一般以大喇叭口期为好,具体应用要因苗势、地力确定。据笔者开展的分期追肥试验结果表明,相同追肥量,攻穗肥比拔节肥和抽雄肥分别增产5.4%和18.5%。因此,大喇叭口期是中晚熟玉米品种的经济高效追肥期。
攻穗肥的具体运用应根据地力高低、群体大小、植株长势及苗期施肥情况确定。地力差或土壤缺肥,攻穗肥应当提前,并酌情增加追肥量;高密度、大群体的地块则应增加追肥量。高产田穗肥占氮肥总追肥量的50%~60%,一般每亩追标准氮肥(尿素)50~75公斤;中产田穗肥占氮肥总追肥量的40%~50%,一般每亩追尿素40~50公斤;低产田穗肥占30%左右,一般每亩追尿素或相应的其它氮肥20~26公斤。目前,高产田玉米一生一般追肥二三次。在地力较高、肥水充足、苗势正常的情况下,三次追肥更容易获高产。氮素化肥作追肥应深施盖严,减少养分损失,提高利用率。氮肥施用过浅和过深均不好,以深施10 cm左右的产量最高。穗期追肥一般距玉米行8~10厘米,条施或穴施。如果墒情不好,施后应及时适量灌溉,提高肥效。
及时浇水和排灌
玉米穗期气温较高,植株生长旺盛,蒸腾、蒸发量大,需水多,尤其是后半期需水量更大。这时如果出现干旱,会影响玉米性器官的发育和开花授粉,使空秆率和秃顶度增加。因此,抽雄前后一旦出现旱情,有浇水条件的要及时灌溉。根据高产玉米水分管理经验,玉米穗期阶段要灌好两次水。第一次在大喇叭口前后,正是追攻穗肥适期,应结合追肥进行灌溉,以利于发挥肥效,促进气生根生长,增强光合效率。灌水时期及灌水量要依据当时土壤水分状况确定,当0 ~ 40厘米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相对持水量的70%时就要及时灌溉。第二次在抽雄前后,一般灌水量要大,但也要看天看地,掌握适度。
玉米穗期虽需水较多,但土壤水分过多、湿度过大也会影响根系活力,从而导致大幅度减产。因此,多雨年份、积水地块、特别是低洼地遇涝应及时排水,做到沟渠相通,排水流畅。易涝地块应结合培土挖好地内排水沟。
注意防病虫、防倒伏
玉米病害的防治应掌握选用抗病高产品种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原则,如保玉9号、保玉13号、北玉20号、五谷1790等品种能抗全市玉米的主要病害。
玉米螟一般在玉米喇叭口期发生,应按螟虫测报的发生规律,亩用30%的呋喃丹颗粒剂或2.5%的锌硫磷颗粒剂1公斤,拌细砂土12.5公斤撒于心叶中即可。
玉米穗期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明显的防倒增产效果。如在玉米第10片叶展开时叶面喷施2%的达尔丰或在玉米个别植株抽雄时喷施玉米健壮素,可有效防止倒伏,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生产上可根据各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和特点,按照产品使用说明,选择适宜的种类并严格掌握浓度和喷施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