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玉米病害玉米生长过程中,受气候、湿度、温度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容易发生病害,据不完全统计,玉米病害有 10 多种之多,其中大斑病、小斑病、青枯病具有较高发病率,给玉米造成的危害较为严重。
玉米在整个生长阶段均可能发生大斑病,尤其在玉米度过抽穗阶段后危害逐渐加重,危害的部位涉及玉米的叶鞘、苞叶。该病在 18~22℃温度条件下发病率较高, 致病菌为大斑病凸脐蠕孢。玉米小斑病病斑较大斑病小,但数量较多,主要危害玉米的孢叶、叶鞘及叶片。 发病初期病斑呈现水浸状,而后颜色逐渐加深变为红褐色或黄褐色,尤其边缘颜色稍深,病斑多呈现圆形、椭圆形,具体形状与品种的抗性有直接关系,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一种呈现为不规则椭圆形,有时受叶脉影响而呈现长方形,病斑边缘深褐色、紫褐色颜色较为明显,该类型的小斑病发病率较高;一种为坏死的黄褐色小斑点,通常情况下斑点大小固定,黄绿色晕圈较为明显;一种病斑为纺锤形、椭圆形病斑,不受叶脉影响。小斑病的病原为玉蜀黍凹脐蠕孢,其中 28~30℃为菌丝适宜发育温度,26~32℃为孢子的适宜萌发温度。
玉米青枯病是一种危害较为严重的病害,能在较短时间内导致玉米整株枯死。 此种病害的发生受很多因素影响,如气候条件、田间排水、种植密度等,通常在玉米乳熟期前后发病。 该种病害表现为:发病初期玉米叶片突起,逐渐干枯,颈部与根系出现水渍状腐烂,随后叶片枯黄,颈与根逐渐呈现为褐色,髓部维管束逐渐变色,茎基部中空并软化,最终导致整株玉米倒伏。该种病害一般有镰刀菌与腐霉菌共共同侵染、 真菌腐霉菌、真菌镰刀菌引起,具体病原菌与玉米种植环境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