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具有悠久的小麦种植历史,并且小麦是我国最主要的农作物之一,是人们日常食品的重要原材料。小麦产品对人们粮食需求的满足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保证小麦的种植质量和产量,才能够满足人们对以小麦为原料的粮食需求。但是小麦在种植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病虫害,因此,病虫害防治成为小麦种植亟需解决的问题。
我国农业部门和农业技术人员积极研究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民在防治小麦病虫害的过程中存在着时间误区、灌溉误区和药剂使用误区,需要技术指导人员指导改正。研究小麦病虫害防治的误区及综合防治技术对策,不仅能够有效防治小麦病虫害,而且对小麦产量和质量的提升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
1 小麦病虫害防治误区
1.1 时间误区
很多小麦种植人员很难把握小麦病虫害防治时间,农户在过去的小麦病虫害防治经验中缺乏对病虫害的系统性了解,难以掌握病虫害的暴发规律,很容易错过病虫害防治的最佳时机,导致病虫害防治达不到预期效果。例如,小麦纹枯病的防治应该在每年的3月左右,但是小麦纹枯病的显现时间会在4月左右,大多数农户在小麦纹枯病显现之后才会采取病虫害防治措施,导致防治效果大打折扣,同时提高了病虫害防治成本。
1.2 灌溉误区
大多数农户在小麦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灌溉问题。具体来说,很多农户在病虫害防治的时候,灌溉水源太少。而农田面积和病虫害状况都与灌溉水量有着密切关系。灌溉过多会导致麦田积水不退,影响小麦生长。而灌溉过少会导致水源不足,影响病虫害防治的效果。因此,农户要合理掌握灌溉水量,根据小麦生长的不同阶段,对小麦进行适量灌溉。
1.3 药剂使用误区
小麦在生长的各个阶段,会随着气候、温度等自然条件产生不同的病虫害,比较常见的有锈病、叶枯病、赤霉病、吸浆虫、蚜虫、红蜘蛛等。而各种病虫害的防治药剂和防治手段也不一样,需要农户根据病虫害的类型对症下药,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但是在实际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一些农户缺乏对病虫害防治方式的认识,采用比较单一的病虫害防治手段。例如,有些农户在喷洒药剂之后,发现药剂对病虫害没起到遏制作用,就采取等待观察的方法,耽误了病虫害的最佳防治时机。另外,部分农户在喷洒药剂的过程中过量使用药剂,损害了小麦内部的结构,甚至导致小麦植株坏死。
2 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对策
2.1 播种前期防治技术
播种田的小麦病虫害防治,主要包括3个方面:第一,在上一轮耕种之后,农户需要处理麦田,在麦田里进行麦耕灭茬,并清除田间的麦苗和杂草,使麦田的菌种数量符合小麦生长的标准。第二,在播种准备阶段,农户需要对小麦的品种、品相、等级、品质以及麦田土壤状况进行考察,确保小麦种子与麦田相适应。并且,农户应该确保小麦种子的抗病虫性,提高小麦种植效果。第三,农户应准确把握小麦种植时间。尤其在小麦锈病、纹枯病多发的地区,农户应避开病虫害多发的时期,避免病虫害的侵袭,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2.2 播种时防治技术
播种时的病虫害防治涉及内容较广,具体来说,小麦在生长期容易出现纹枯病、金针虫等病虫害,因此在小麦播种期间,农户需要做好病虫害防御工作,在小麦种子上涂抹化学药剂,增强小麦种子的抗病虫性能,使小麦种子在进入土地之后可以隔离病虫害对小麦结构的破坏。但是在涂抹药剂的时候,农户要对小麦病虫害防治进行分析,合理把握化学药剂的剂量和种类,使化学药剂与小麦在播种期经常出现的病虫害相适应,进而起到病虫害防治作用。
2.3 返青拔节期防治技术
在返青拔节阶段,小麦很容易产生红蜘蛛、吸浆虫和枯萎病等病虫害,而且这些病虫害具有较强的蔓延性,会严重影响小麦的生长。因此在返青拔节阶段,要积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细致认真地管理小麦的生长状况,选择合适的小麦防治药剂。并且,麦田中会有一定比例的害虫与益虫,当这一比例在合适的范围内会维护麦田的自然环境。这个时候,农户在防治病虫害的时候可以适当减少药剂的数量和用量,避免用量过多,破坏害虫与益虫的比例。
2.4 灌浆期间防治技术
小麦灌浆阶段生长温度降低,易产生白粉病、穗锈病等病虫害。农户可以运用药剂喷灌的方式进行防治,对麦苗进行灌浆保护。但是灌浆保护也要重视麦苗的实际生长状况,结合防治经验进行。并且农户要规范喷射操作,避免药剂对农户自身和小麦植株造成伤害。
2.5 小麦穗期防治技术
小麦穗期容易产生吸浆虫、赤霉病、白粉病及麦蜘蛛等病虫害,需要农户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而在这个时候,农户要按照低毒高效的原则进行病虫害防治,尽量使用低毒或无毒化学药剂。例如,针对抽穗扬花时期的白粉病和锈病等病害,农户可以用粉锈宁可湿粉剂或禾果利进行防治,尽量不使用毒性较高的化学药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