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倒伏年年都有发生,给生产带来不小的损失。除自然灾害外,栽培管理不当是小麦倒伏的重要因素。
小麦倒伏可分为茎倒和根倒两种。茎倒是由小麦播种量过大、肥水施用过多造成基部节间过长、茎秆细弱、韧性差引起的;根倒是小麦根系浅和后期降雨后遇大风引起的。导致小麦倒伏的原因:(1)密度过大。播种量过大易造成麦田郁蔽,通风透光性差,植株营养不良,茎秆细弱,基部节间拉长,茎壁变薄,缺乏弹性,麦秆支持力低,这是造成小麦倒伏的主要原因。(2)化肥施用不合理。没有根据土壤肥力、产量水平合理确定施肥的品种、数量和方法,特别是钾肥用量偏少、氮肥用量过多的麦田,易造成小麦无效分蘖增加,茎秆细弱,抗倒伏能力下降。(3)根系不发达。首先是麦田连年仅进行旋耕(一般耕作深度为12~15厘米),导致耕作层变浅、犁底层上移,土壤结构不良、保肥保水性变差,小麦根系难以下扎,次生根数量少而弱,不能支撑后期地上部重量而倒伏;其次是小麦播种较浅,分蘖节暴露于地表,导致次生根下扎浅,根系生长不良,不能支撑植株而倒伏。(4)降雨后遇大风。小麦生长后期,特别是小麦灌浆期,籽粒灌浆后麦穗重量不断增加,遇降雨和大风天气极易发生倒伏。
防止小麦倒伏,秋种预防是基础,生长期调控是关键。对播种过早、播种量过大、分蘖多的麦田,冬前防倒措施首先是要深中耕断根,以切断部分根系,减少养分和水分吸收,抑制分蘖生长;其次是镇压,应选择晴天中午用石磙或镇压器镇压麦苗,主要作用是抑制茎叶生长,控制小麦过度分蘖,注意不能在清晨、有霜冻时或阴天进行,此时麦苗坚挺而脆,折伤严重。对春季每亩茎蘖数超过100万,起身至拔节期叶色浓绿、叶片肥大下披且下披长度超过全叶长度三分之一的田块,应实行氮肥后移,将施肥时间由返青至起身期后移到起身至拔节期甚至拔节后,以减少无效分蘖,促进茎秆粗壮,提高抗到伏能力;同时在起身至拔节前每亩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40~50克,或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30~40克,或25%甲哌鎓水剂15~20毫升,加水30~40公斤均匀喷洒麦苗,注意化控必须在拔节前进行,否则起不到应有的预防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