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抽穗扬花期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期,也是防治小麦病虫害的关键节点。小麦此期,颖壳张开,病菌很容易顺利侵染麦穗。若是小麦扬花期遇雨,更要提防这些病虫了。
一、小麦赤霉病
由于年年都会存在大量的病菌,小麦抽穗至灌浆期,遇雨很容易发生赤霉病。
小麦一旦染上赤霉病,一般减产10%以上,严重年份可减产20~30%,而且小麦籽粒中含有的毒素可使人畜中毒或流产,危害极大!
为保护农民利益,防止“谷贱伤农”,2017年国家继续在小麦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经国务院批准,2017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为2.36/公斤,保持2016年水平不变。
但能不能卖到粮储部门的2.36元/公斤,还要看小麦的品质是否达标。因此,防治小麦赤霉病,降低赤霉毒素是关键。
另外,小麦病粒超过3%(往年为4%),严禁收购入库,较往年标准提高1个百分点。
提醒广大麦农,杨花期一定要注意防治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防治:
防治小麦赤霉病,要注意药剂的抗性及作用机理的互补。比如,一些地方长期使用多菌灵防治小麦赤霉病,由于药剂产生抗药性,效果很不理想,就必须加大用药量,或更换别的杀菌剂。如戊唑醇、咪鲜胺、氰烯菌酯等。
同时注意不同作用机理药剂的正确使用,混合用药或交替用药,确保所使用的药剂具有内吸治疗、保护铲除的多重功效,全面阻止病害蔓延。
如果已经下雨,麦穗上1天左右能干,赤霉病的威胁并不是很大。建议只要能进地打药,就赶紧喷药防治赤霉病。
二、小麦白粉病
连续降雨不仅会带来赤霉病,白粉病也会趁虚而入,咪鲜胺,三唑酮,烯唑醇,丙环唑、醚菌酯等,均可防治白粉病。
在小麦的抽穗扬花期,小麦白粉病发生后期,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100g/亩、30%醚菌酯悬浮剂400ml/亩、25%咪鲜胺乳油50~60ml/亩、6%戊唑醇微乳剂200ml/亩、12.5%腈菌唑乳油3000~5000倍液等均勾喷施,间隔7天再喷1次。
三、小麦锈病
高温高湿利于小麦锈病的发生。据悉,受近期有利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小麦条锈病在黄淮海麦区快速扩展蔓延。发生范围广、流行扩散快,河南、山东、陕西、安徽、江苏、山西、河北等均有小麦条锈病报道。
小麦条锈病的主要特征:主要发生在穗部以下2~3片叶子上,其次是叶鞘和茎秆。在叶片正面出现与叶脉平行、且排列成行的鲜黄色长条状病斑,像铁锈似的,又像缝纫机轧过的针脚一样,呈虚线状。”
未来10天,华北、黄淮等地有降雨,加之各地普浇灌浆水,增加田间湿度,有利于小麦条锈病扩散流行。
防治方法:每亩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50克或430克/升戊唑醇悬浮剂10~20毫升/亩或25%丙环唑乳油30~40毫升/亩兑水30~50公斤均匀喷雾,发病严重地块,隔7天再喷一次。要依托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进行防治,确保防治效果。
四、蚜虫
抽穗扬花期还要注意提防蚜虫的为害。要知道,小麦扬花期,蚜虫也很容易泛滥的。
防治方法: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15克或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克,兑水30公斤,于上午露水干后或下午4点以后均匀喷雾。 若同时加入25%戊唑醇乳油50毫升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50克,可兼治赤霉病、白粉病、叶枯病、叶锈病等小麦中后期病害,达到一喷多防的效果。
再次提醒麦农,5月上旬,无论小麦正在扬花还是没有扬花,都要抢在连续降雨前用药防治赤霉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