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地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小麦全蚀病与根腐病的区别及防治方法

2021-6-17 21:24| 发布者: 种地网| 查看: 674| 评论: 0

摘要: 一、小麦全蚀病 1.发生规律:病菌主要以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混杂于种子间或粪肥中越夏越冬,成为初侵染源。播种后,病菌从麦苗根部、幼芽鞘等处侵入,返青后菌丝沿根扩展,侵害分蘖节和茎基部。拔节至抽穗 ...
小麦种植技术 
一、小麦全蚀病
1.发生规律:病菌主要以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混杂于种子间或粪肥中越夏越冬,成为初侵染源。播种后,病菌从麦苗根部、幼芽鞘等处侵入,返青后菌丝沿根扩展,侵害分蘖节和茎基部。拔节至抽穗期,造成根及茎基部变黑腐烂,病株陆续死亡,灌浆阶段出现枯白穗。连作田,在一定时间内逐年加重,至发病高峰年份后,病情则逐年下降,即为“小麦全蚀病的自然衰退”现象。土壤贫瘠、尤其是缺磷,发病重;偏碱性及团粒结构好的土壤,发病重。冬麦过早播种,病菌冬前侵染早,侵染期长,发病重;地势低洼,多雨潮湿加重病情。
2.田间诊断:为典型的根部病害,病菌仅危害小麦根部和茎基部第一、二节间,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受害。幼苗期受害,初生根和根茎变黑褐色,次生根上有大量褐色病斑,严重时病斑联合,根系死亡,造成死苗。存活病苗上部叶色变浅,基部叶片黄化,植株矮小,病株易自根茎部处拔断。潮湿条件下,茎基部1~2节变成褐色至灰黑色(俗称“黑脚”)。病株返青迟缓,黄叶增多,拔节期叶片自下而上黄化,植株矮化,重病株根部变黑。抽穗后根系腐烂,病株早枯,形成白穗。发病初期病部可见褐色菌丝,后期在潮湿条件下,茎基部表面及叶鞘内侧布满交织的黑褐色菌丝层(俗称“黑膏药”),为病害诊断的主要依据。高湿时,茎基部叶鞘内侧的菌丝层产生不均匀的黑色突起子囊壳,呈小粒点状。
3.防治技术:加强检疫;选用耐病品种;轮作换茬,重病田,2~3年改种一茬大豆、油菜、甘薯、马铃薯等作物,或改种棉花、蔬菜等作物,可明显减轻病害;适当增施有机肥和磷肥。种子处理:用全蚀净(12.5%硅塞菌胺悬浮剂)20~40克(有效用量)拌100公斤麦种,或三唑酮按种子重的0.025%~0.03%(有效成份)拌种,或25%丙环唑按种量的0.2%拌种。用3%敌委丹(苯醚甲环唑)种衣剂加适乐时(2.5%咯菌腈)、立克秀(6%戊唑醇)悬浮剂等药剂拌种也有较好效果。根部用药:秋季或春季返青期,亩用20%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毫升对水50~100公斤对准基部喷射。
二、小麦根腐病
1.发生规律:由一种或多种半知菌复合侵染引起。种子、病残体和土壤带菌是病害的初侵染源,并以病残体中的分生孢子为主要初侵染源。小麦播种后,带菌种子和土壤中病菌侵染幼芽和幼苗,造成芽腐和苗腐。病残体及受害麦苗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植株茎秆、叶片、麦穗,造成根腐、茎基腐,叶斑叶枯和穗腐等。病菌可在土壤中存活多年。田间病残体多,初侵染菌源量大,发病重;耕作管理粗放、小麦连作、地下害虫发生普遍田块病害发生重;小麦播种量大、偏施氮肥发生重;土壤过旱或过湿、幼苗受冻发生重;抽穗后遇高温、多雨、高湿气候发生重。
2.田间诊断:小麦全生育期均可发病。苗期引起芽腐和苗枯,造成麦苗黄化或死亡;成株期危害引起叶枯(叶斑)、穗腐(青枯/白穗)、根腐、茎基腐和黑胚等,并以成株期叶斑症状最为常见。苗期胚芽鞘、地下茎或幼根出现褐色病变,局部组织腐烂或坏死,地下茎基部近分蘖节处出现褐色病斑,近地面叶鞘上产生褐色梭形斑,导致幼苗发黄;成株期根部发育不良,生根少,种子根、茎基表面表现褐色斑点,可深达内部,发病部位腐烂坏死,导致部分或全株死亡;成株期下部叶片病斑初期为梭形或椭圆形褐色斑,扩大后长椭圆形或不规则褐色大斑,中部色浅,气候潮湿时,病部会产生黑色霉状物,为病菌分生孢子;抽穗扬花后发病,在颖壳或穗轴上产生褐色不规则病斑,导致颖壳或穗轴变褐,高湿下病部产生黑色霉层,严重的可致受害穗部枯死,根部产生褐色或黑色病斑,最后腐烂;病颖上的菌丝侵染种子,胚病变,出现黑胚粒,种子干瘪皱缩。
3.防治技术:采取以农业防治为重点,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措施。该病为全生育期病害,穗期叶斑和穗腐是防治的关键。农业防治:种植抗耐病品种;麦收后灭茬,清除病残体;重发区与豆科、油菜、蔬菜等作物轮作换茬。化学防治包括种子药剂处理:如选用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3.75~5克(有效用量)拌100公斤麦种,或24%福美双?三唑醇悬浮种衣剂按药种比1∶50包衣,或50%异菌脲可湿粉、50%福美双可湿粉按种子重量的0.2%~0.3%拌种;50%退菌特可湿粉或70%代森锰锌可湿粉1000倍液浸种24~36小时。成株期喷药防治,在抽穗扬花期小麦中下部叶片发病重且多雨年份,主动喷药防治。可用25%丙环唑乳油2000~4000倍液或三唑酮、烯唑醇、福美双等药剂喷雾。做到发现一点防治一片,发现一片防治全田。对重病田通常需防治2次,分别在扬花期和灌浆中期进行。重发区可采用药剂种子包衣(拌种)+成株期施药,提高防治效果。
小麦种植技术 
 

相关阅读

桂公网安备 45010702000689号|桂ICP备14001967号-1|栽培技术|免责声明:本站内容由网友供稿,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种植技术|农药价格|肥料价格|养鱼技术|茶叶知识|种地网

GMT+8, 2024-11-23 05:00 , Processed in 0.03522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