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地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旱地冬小麦地膜覆盖膜际条播栽培技术

2021-6-17 20:11| 发布者: 种地网| 查看: 418| 评论: 0

摘要: 1、主要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旱地冬小麦地膜覆盖膜际条播栽培的术语和定义、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及收获。本标准适用于山西省境内旱地冬小麦地膜覆盖膜际条播栽培。 2、定义内容 旱地冬小麦:秋 ...
小麦种植技术 
1、主要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旱地冬小麦地膜覆盖膜际条播栽培的术语和定义、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及收获。本标准适用于山西省境内旱地冬小麦地膜覆盖膜际条播栽培。
2、定义内容
旱地冬小麦:秋季播种,夏初收获,不具有灌溉条件,完全依靠天然降水进行生产的小麦。
地膜覆盖膜际条播:采用塑料薄膜覆盖于土壤表面,把小麦种植在地膜两侧的栽培方式。
正茬麦田:一年只种植一茬小麦。
回茬麦田:一年两作或两年三作,前茬为其他作物,后茬为小麦。
3、播种技术
3.1 播前准备
选地:选择地势平坦,坡度小于15°,有机质9克/千克、全氮0.7克/千克、有效磷10毫克/千克、速效钾100毫克/千克以上中等肥力地块。
整地:正茬麦田,小麦收获后根据墒情及早深耕或深松,深度25~30厘米。休闲期地表喷施化学除草剂防除杂草。播前10~15天旋耕,深度8~12厘米,备播。回茬麦田,前茬收获后,立即秸秆还田,深耕、旋耕、耙压连续进行,播前表层土壤平整细碎,无长度大于5厘米的秸秆残茬。
施足底肥:按照NY/T 496要求,结合整地每亩施用腐熟的有机肥2000~3000千克或商品有机肥100~150千克、纯氮(N)8~10千克、纯磷(P2O5)6~8千克、纯钾(K2O)3~5千克作底肥。秸秆还田的麦田每亩增施纯氮2千克。
品种选择:选用分蘖力较强、增产潜力大、抗旱性好、抗病性强、抗倒伏,通过国家或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适宜在本地区肥旱地种植的小麦品种。南部中熟冬麦区宜选用冬性或半冬性品种。中部晚熟冬麦区宜选用强冬性、冬性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1的规定。
地膜选择:塑料薄膜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聚乙烯膜应符合GB 13735的规定。宜选择宽400毫米、厚0.008~0.01毫米的地膜。
覆膜播种机选择:采用通过国家或省级农机部门鉴定的具有推广许可证的机具。
3.2 播种
种子处理:选择对靶标活性强的农药进行种子包衣处理或药剂拌种。种子包衣按照GB 15671的规定执行,药剂拌种按照GB/T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执行。
播期:南部中熟冬麦区南片播期9月28日~10月10日,南部中熟冬麦区北片播期9月25日~10月7日;中部晚熟冬麦区播期9月20日~10月3日。
播量:适播期内,南部中熟冬麦区南片每亩播量5~8千克,南部中熟冬麦区北片每亩播量7~10千克;中部晚熟冬麦区每亩播量9~12千克。
播深:0~10厘米土壤田间持水量在60%以上,播深4~5厘米;土壤田间持水量55%~60%时,播深5~6厘米。
覆盖播种要求:采用覆膜播种机,一次完成起垄、覆膜、播种、镇压等作业。50~55厘米为一带,起垄,垄底宽35厘米,垄高8~10厘米,垄顶呈圆弧型,采用宽度400毫米、厚度0.008~0.01毫米地膜,覆盖在垄上。膜侧覆土,覆土压膜宽度3~5厘米,覆土厚度不小于2厘米,膜采光宽度不小于20厘米。垄沟膜侧种植两行小麦,小麦窄行行距15~20厘米,宽行行距35厘米。宽幅播种,播幅4~6厘米。隔5~10米在膜上打一横土带压膜。覆膜播种机械作业速度不大于3千米/小时。
4、田间管理
4.1 冬前管理
查苗补种:播种后7~10天查苗,发现行内10厘米以上无苗,应及时用同一品种的种子浸种催芽补种,或开沟点水补种,适当增加用种量。
破除板结:播种后遇雨板结应及时人工破除。
护膜:播后,尤其是越冬期和早春,发现膜上有洞或膜被揭,应及时培土。禁止禽、畜进地啃青,防止践踏地膜。
冬前化学除草:小麦三叶期后至越冬前,采用化学除草剂防除杂草。
秋苗期病虫防治:秋季苗期重点查治地下害虫、麦蜘蛛、麦蚜、灰飞虱、白粉病、锈病,同时预防纹枯病、根腐病、全蚀病、黑穗病等病害侵染。
4.2 春季管理
(1)返青前后麦行间顶凌划锄,培土护膜。
(2)返青期利用返浆水趁墒对弱苗田追肥,每亩追施纯氮3~5千克。
(3)起身期中耕除草或化学除草,拔节期后人工除草。
(4)拔节至孕穗期,根据天气预报晚霜来临之前,提前喷施叶面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预防冻害。选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符合GB/T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
(5)病虫害防治。返青至拔节期注意防治麦蜘蛛、麦蚜,兼治白粉病、锈病、纹枯病等。
4.3 后期管理
(1)小麦抽穗期,每亩用尿素1千克和磷酸二氢钾100克对水35~40千克叶面喷施。
(2)灌浆初期和灌浆中期,每亩用尿素1千克和磷酸二氢钾100克对水35~40千克叶面喷施各一次。
(3)病虫害防治。开花灌浆期防治重点是穗蚜、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等,可叶面喷施微肥、杀虫剂、杀菌剂、生长调节剂等混合液,防病虫、防早衰、防干热风。
(4)开花后10~15天,人工揭膜回收,不留残膜。
4.4 病虫草害防治
防治原则: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农药选用应符合GB 4285、GB/T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农药施用应符合NY/T 1276的规定。
化学防治方法:
(1)地下害虫防治
播种期,可选用40%辛硫磷乳油按种子量的0.2%拌种,或50%二嗪磷乳油按种子量的0.1%~0.2%拌种;苗期,当麦田因地下害虫为害死苗率达到3%时,每亩用4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200~250毫升加水2.5千克,拌细干土30~35千克,拌匀,制成毒土,顺麦垄撒施防治。
(2)小麦红蜘蛛防治
当33厘米行长有红蜘蛛200头以上时,用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喷雾防治。
(3)蚜虫防治
苗期蚜株率超过5%、百株蚜量达到10头以上时,孕穗期至灌浆期百株蚜量达到500头以上时,每亩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20克,或25%吡虫?辛硫磷乳油30 ~50毫升,或 0.2%苦参碱水剂150克,或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35毫升,对水40~50千克喷雾防治。
(4)病害防治
播前拌种,预防全蚀病、腥黑穗病、白粉病、锈病、纹枯病等多种病害,可选用25克/升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每10毫升对水0.5~1千克,拌麦种10千克,均匀包衣后即可播种;或使用2%戊唑醇湿拌种剂按种重0.1%~0.2%拌种,或30克/升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按种子量的0.2%~0.3%拌种,或15%多?福种衣剂1:60~80(药种比)拌种。
白粉病、锈病、纹枯病、根腐病发病初期,每亩可选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8~33克,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2~48克,或25%丙环唑乳油33.2毫升,或4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10~15克,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70克,对水30~45千克喷雾防治。
开花至灌浆期预防赤霉病,可选用50%多?福?硫可湿性粉剂100~150克,或25%氰烯菌酯悬浮剂100~200克,或63.5%咪鲜胺锰盐?多菌灵可湿性粉每亩22~24克对水40~50千克喷雾,间隔7~10天再喷1次。
草害防治:
(1)正茬麦田休闲期杂草丛生的地块可选用10%草甘膦铵盐水剂,每亩用草甘膦有效成分75~100克,或20%百草枯水剂200~300毫升,对水20~30千克喷雾防除。
(2)11月上中旬或早春小麦起身后到拔节前,选择平均气温10℃以上晴天进行化学除草。以阔叶杂草为优势种的田块,每亩用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5克,或72% 2,4-D丁酯乳油50毫升,或200克/升氯氟吡氧乙酸乳油50~66.5毫升,对水20~30千克,在小麦3~5叶期,杂草2~4叶期均匀茎叶喷雾;以禾本科杂草为优势种的麦田,每亩用30克/升甲基二磺隆油悬浮剂20~30毫升,或3.6%甲基碘磺隆钠盐?甲基二磺隆可分散粒剂15~25克,对水20~30千克,在小麦3~5叶期,杂草2~4叶期均匀茎叶喷雾。
5、收获:蜡熟末期及时收获。
小麦种植技术 
 

相关阅读

桂公网安备 45010702000689号|桂ICP备14001967号-1|栽培技术|免责声明:本站内容由网友供稿,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种植技术|农药价格|肥料价格|养鱼技术|茶叶知识|种地网

GMT+8, 2024-11-22 23:54 , Processed in 0.03562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