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地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水稻穗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2021-6-6 18:28| 发布者: 种地网| 查看: 514| 评论: 0

摘要: 1 水稻穗期的生育特征 长寿区云台镇属三级台地浅丘区,此地区水稻早熟品种约需25~30d,中熟品种需30~35d,迟熟品种40~45d左右。 此时期叶片停止发育生长,颖花等各部均已发育成型,水稻茎秆伸长在抽穗 ...
水稻种植技术 

1  水稻穗期的生育特征

长寿区云台镇属三级台地浅丘区,此地区水稻早熟品种约需25~30d,中熟品种需30~35d,迟熟品种40~45d左右。

此时期叶片停止发育生长,颖花等各部均已发育成型,水稻茎秆伸长在抽穗完成后也达最高度,对于水稻生长中心由前一阶段的穗分化转为水稻米粒生长期。由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尤为关键,是形成穗大、粒多,籽粒饱满的关键时期。水稻在穗期:上部三片叶进行旺盛的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使碳水化合物向籽粒转移,籽粒逐渐得到充实。这一时期水稻对水分十分敏感,此时要求水层灌溉要适宜,防止脱水。抽穗后活力下降,水稻根系组织停止再生长,此期间水稻最上部几个节间生理上无通气相关组织,在后期根系部位的呼吸只能从土壤空隙中吸取所需的氧气。穗期最后阶段90%以上谷粒已变成金黄色,水稻已到达收获期,须抢在晴天及时收获,保证所产水稻的优质高产,保证其收获效果,收获太早会造成青米多而且出米率低、水稻质量差;收获太晚会造成落粒多损失大,稻谷碎米率高。

2  水稻穗期增产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本地区属三级台地浅丘区海拔305~1 009m。常年最高温度40.5℃,最低温度零下1~2℃,日照1 190h,年平均降雨量1 067.7mm,相对湿度79.9%,无霜期335d,光照丰富,雨量充沛,冬暖春早。此地区在水稻种植中田间管理技术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不断创新种植技术,致力培育更好地水稻品种。

2.1  科学管水保证穗期水稻生长发育

为使水稻在幼穗能够顺利完成发育分化,在重庆地区,农民会在幼穗分化时将水层降至3cm左右,但不深灌,建立浅水层。水稻开始拔节在幼穗分化7d后发生,在此时灌溉水深过深则会使稻苗茎基部节间生长过长,易导致倒伏现象。在此期间应实施间隙调整型的灌溉制度,可以改善水稻根部土壤的含氧量状况,以此增强稻谷根系氧气吸收,促使稻谷根系深扎与土基,以此提升其抗倒伏性能,尤其在水稻生产中须得重视抛秧田环节。在孕穗期不能断水外,其他生长期间均可实施间隙性浇灌制度。为防止水稻后期早衰,须晚撒水保证水稻良好生长。

2.2  穗期科学追施肥

水稻穗期对肥力需求很大,特别对于氮肥的需求量达到旺盛阶段,充足的氮肥力保证水稻优良的生长发育。此间对供应水稻的肥量须科学调配,根据稻田实际土壤肥力状况、稻苗发育状况,设置合理的施肥方案。穗期肥料的施用,常在抽穗后的5~14d内施肥,对于土壤肥力高、基肥足的地块,尽量少施或不施。水稻穗期以尿素为主要施用肥,667m2用量为6kg,在孕穗的中后期,若水稻秧苗长势不够好,苗色有脱肥发黄状况,则可以少量施用尿素进行调整,667m2用量为4kg。

2.3  穗期保护茎叶防早衰

水稻籽粒中充实物有2/3~4/5时抽穗后的光合作用积累物质,增强水稻穗期的光合作用,以此提高淀粉、蛋白质等物质高运转,最终实现高产的关键环节。为增加水稻后期的谷粒光合作用物质积累,保持足够光合作用面积,来维持叶片较长光合作用功能期。为保证水稻穗期采取措施应补施粒肥,延长叶片寿命。应对水稻田块中有早衰倾向的,适时做出补施粒肥相关措施,以此提高粒重。在穗期内要早施加施粒肥,常在抽穗前和始穗期施肥。

2.4  水稻穗期病虫害防治

水稻穗期期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本地区在穗期常会发生稻瘟病、稻纵卷叶螟、和纹枯病以及螟虫病虫害,在此期间须密切关注水稻的生长情况,有病虫害的发生须及时做出相关措施,结合发生病虫害的实际状况,加以必要的措施进行防控。经过笔者对区域水稻病虫害相关调查:纹枯病常发生在在叶鞘和叶片部位,有的甚至危害稻穗并深入茎秆。纹枯病以叶鞘发病为前期征兆,再蔓延至叶片部位。纹枯病先在近水面出现喑绿色水渍状小斑点的传播形式,随之慢慢扩大成椭圆形,再合成云纹状大斑。穗期有10%以上的发病率,须及时用药防治,用浓度5%的井冈霉素水剂加以浓度20%的井冈霉素粉剂,再加上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能较好的防治初期发生的纹枯病。注重稻温病、稻飞虱等病虫害的防治,控制农药超标,保证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2.5  水稻穗期倒伏的防治

穗期穗重不断增加,处于倒伏灾害的集中发生期,农民常调整水肥,来控制减少倒伏灾害,稻谷在生产中,常喷施过磷酸钙浸出液来控制,或喷施健壮素来达到改善水稻植株穗下间节过长的问题,以此减少倒伏量。还要实时注意防止植株贪青,稻株早衰的情况,充分加强水分管理,通过喷施化学药剂,促早熟保证叶片衰老,以此提高水稻的产量。

2.6  穗期对空秕粒防治

空秕粒的形成有生理因素或环境因素,调查中在重庆地区开花期日平均温度高于35℃或着低于20℃,会出现大量空秕现象,穗期应加强空秕粒防治途径:选种时应选择结实性好、抗逆性强的品种,来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并制定推行合理的栽培技术,保证其在安全度过孕穗和齐穗期,减少不良气候影响,以此增强稻株抗病力,以减少空秕粒的产生,提高水稻亩产量。

2.7  穗期排水晒田提高稻田土壤质量

调查中若水稻长势过于旺盛,在穗期须进行撤水晒田措施。实际工作中须根据苗情长势、土壤的肥力状况、天气变化状况及水源变化来确定水稻晒田时间长短,以此保证科学晒田。在稻田内若水稻内叶色深、长势过旺的稻田须重晒一周以上;肥力中等的须轻晒5~7d。若在晒田期间遭遇不良天气影响,如阴雨天连续、湿度过大、光照差,须适当延长晒田间期。

2.8  穗期防御低温冷害

水稻在幼穗分化期对低温过低格外敏感,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后的四分体形成后到小孢子初形成尤其注意,是在抽穗前10~11d为中心的这几天内。此时间段需要密切留意天气变化,在穗期有连续灾害性天气,若有17℃以下连续低温的异常天气,须立即加深稻田灌水层至17~20cm有深水保护稻苗,以此防御低温灾害,在低温过后,须及时撤水至浅水灌溉;并喷施磷酸二氢钾,来提高水稻抗逆能力,以此降低冷害不良影响。

水稻种植技术 
 

相关阅读

桂公网安备 45010702000689号|桂ICP备14001967号-1|栽培技术|免责声明:本站内容由网友供稿,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种植技术|农药价格|肥料价格|养鱼技术|茶叶知识|种地网

GMT+8, 2024-11-22 23:47 , Processed in 0.04119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