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枯病是水稻三叶期之前最易发生的主要病害,特别是旱育秧最为严重。发生这种病害最终使农户造成秧苗数量减少,质量下降,甚至全部枯死,最终影响水稻生产。
一、立枯病的发生原因与症状
水稻立枯病属于土壤传播病害。主要由半知菌亚门瘤座菌目镰孢菌属下六种真菌共同作用引起。立枯病的发生原因主要有3种。一是种子带菌或苗床带菌,种子或床土消毒不彻底,导致立枯病的发生;二是气温低,播种早,秧苗长势较弱,容易感染立枯病;三是土壤碱性大,pH值大于6.5,没有进行调酸或是调酸不宜,引起腐霉菌的繁殖,从而使幼苗感染,发生立枯病。
立枯病的主要症状:出苗后秧苗枯萎,容易拔断,茎基部腐烂,有烂梨味,成片死亡,病株基部多数长有赤色霉状物。
二、防治措施
1.种子处理。用46%恶敌30克兑水15千克,搅匀后浸12千克稻种,在室温下浸种2~3天,每天搅动1次;用10%浸种灵5毫升或35%恶苗灵100毫升兑水25千克,搅匀后浸12千克稻种,浸种2~3天,每天搅动1次;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克,拌10千克稻种,均有较好的消毒效果。
2.土壤消毒。育秧墒子做好后,播种前每平方米用70%敌克松2.5克,兑600倍液喷雾消毒。在秧床上,播种盖细土后,每平方米再用70%敌克松1克,兑600倍液喷雾消毒,每次喷雾后都浇1次清水,使药液能充分与土壤融合,以达到杀死土壤中的病菌。此外,还可用70%敌克松每平方米2.5克,掺细土7.5千克均匀混合后与农家肥一起施在苗床上,然后与床表10厘米厚的土层多次搅拌,充分拌匀,浇透清水后播种。
3.土壤调酸。旱育秧最适宜的土壤pH值是4.5~5.5,过酸过碱都不利于幼苗根系的生长发育。如果秧床土壤pH值大于6.5时,应调酸,调酸的方法是在播种前2天喷施酸腌菜水来进行调酸;还可以每平方米用50克工业硫酸倒入200倍清水中混匀后均匀地喷洒在苗床上,如果pH值过高还应加大稀硫酸溶液的用量。然后通过翻犁与表土混匀,最终使土壤pH值达到所需要的范围。为了避免或减少调酸过程,选地时就应选择适宜的土壤,若条件不能完全具备,只要土壤pH值在4.0~6.5之间都可以正常育秧,试验中土壤pH值在这一范围内所育的秧苗长势差异都不明显。
4.药剂防治。立枯病防治时间是在播种后第12~15天。这一时期施药对防治立枯病非常重要。施药方法是:每平方米秧床用1克70%敌克松加5千克土或细沙,混合均匀后撒在秧床上,浇1次清水即可或每平方米用1.5克70%敌克松兑成600倍液喷雾。在小秧管理中,若还发现立枯病,每平方米就用1.5克70%敌克松兑成600倍液喷雾,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50毫升兑水40千克喷雾在80平方米的秧床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