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地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水稻“三病一虫”综合防治技术

2021-6-5 00:26| 发布者: 种地网| 查看: 559| 评论: 0

摘要: 近年来,随着水稻种植密度的增加和施肥水平的提高以及气候条件的异常,水稻病虫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尤其是对水稻产量影响较大的“三病一虫”―― 立枯病、纹枯病、稻瘟病、二化螟,一般年份减产幅度在5%~10%左右 ...
水稻种植技术 
近年来,随着水稻种植密度的增加和施肥水平的提高以及气候条件的异常,水稻病虫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尤其是对水稻产量影响较大的“三病一虫”―― 立枯病、纹枯病、稻瘟病、二化螟,一般年份减产幅度在5%~10%左右,严重时可减产50%以上。因此,必须做好水稻“三病一虫”的综合防治技术,以确保我市的水稻生产向优质、高产、高效方向发展。
1、立枯病
水稻立枯病是水稻苗期最突出的病害,无论大棚,中棚,地棚育苗,都可发生,轻者稻苗一簇簇青枯而死,重者全床死亡,致使水稻育苗失败,因此防治好立枯病是保证育苗成功的关键一环。
水稻立枯病的发病条件
立枯病的症状多种,但我市多为打绺青枯,一般在稻苗三叶期前后发病,开始时稻苗不吐水,而后突然成片青枯,心叶或上部叶片卷成松针状,略呈青灰色,根变褐,根毛少,茎基部变褐死亡。导致水稻立枯病的发生,一方面是秧苗素质差,另一方面就是环境条件不适宜。我市4、5月份正值气温低、温差大的阶段,如遇寒流或低温伴随阴雨连绵而使得光照不足,或冷后暴睛而温差变动过大,都有利于立枯病的发生。水稻是喜温作物,其发芽的最低温度为10℃~13℃,三叶期要求日平均气温在12℃~15℃以上,而病菌在10℃以下都能侵染、繁殖,所以,秧苗期温度越低,持续时间越长,温差变幅越大,越易得病。
水稻立枯病的防治措施
立枯病的防治包括选择苗床地要高爽,播前用苗病清等药剂拌种,注意通风炼苗等,一旦发病或遇低温,及时喷施快丰收等药剂防治。对立枯病的防治应以加强栽培管理、培育壮苗为基础,重视药剂防治的综合措施。
1、选地整地。苗床地应选择背风向阳、地势高燥而平坦、土壤肥力中等到、水源方便的地方。整地立求精细,床面整平,施足基肥;
2、用营养土等进行调酸消毒,保证床土PH值在4.5~5.5之间;
3、通风炼苗。要加强通风炼苗并注意控制温度和水分,严防稻苗徒长,在一叶一心期,棚内温度不超过25℃~30℃,二叶一心期不超过25℃,当气温稳定通过10℃时可以不盖膜;
4、药剂防治。在秧苗一叶一心时或发病初期用立枯一次净等药剂进行防治。
2、纹枯病
水稻纹枯病是由水稻纹枯病病菌引起的一种水田病害,一般受害轻的减产5%~10%,严重的减产50%~70%。随着水稻种植密度的增加和施肥水平的提高,该病有加重的趋势。
纹枯病在水稻分蘖期开始发病,主要危害叶鞘、叶片,严重时可侵入茎秆并蔓延到穗部。叶鞘发病先在近水面处出现水渍状暗绿色小点,逐渐扩大后呈椭圆形或云纹形病斑。叶片病斑与叶鞘病斑相似。叶片发病严重时早枯,可导致稻株不能正常抽穗,即使抽穗,病斑蔓延至穗部,造成瘪谷增加,粒重下降,并可造成倒伏或整株枯死。
高温、高湿最有利于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发展和危害。
水稻纹枯病的发病条件
(1)过度密植:过多或过迟地追施氮肥,水稻徒长嫩绿;灌水过深,排水不良,造成通气透光差,田间湿度大,都有利于发病。
(2)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发病最盛,田间小气候在25℃~32℃时,又遇连续阴雨,病势发展特别快。
(3)矮秆多穗型品种因分蘖多,叶片密集,容易感病。
纹枯病的防治措施
纹枯病防治适期为分蘖末期至抽穗期,以孕穗至始穗期防治为最好。要加强田间调查,根据发病时期进行防治。一般分蘖末期丛发病率达5%~10%,孕穗期达10%~15%时,应用药防治。高温、高湿天气连续防治2~3次,间隔期7~10天。具体防治方法如下:
(1)打捞菌核,减少菌源。要在耙地后大面积打捞漂浮在水面上菌核,并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病稻草不能还田,并铲除田边杂草。
(2)加强栽培管理。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使水稻前期不披叶,中期不徒长,后期不贪青。灌水要掌握前浅、中晒、后湿润的原则,做到分蘖浅水,足苗露田,晒田促根、肥田重晒、瘦田轻晒、长穗湿润、不早断水、防止早衰。
水稻种植技术 
 

相关阅读

桂公网安备 45010702000689号|桂ICP备14001967号-1|栽培技术|免责声明:本站内容由网友供稿,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种植技术|农药价格|肥料价格|养鱼技术|茶叶知识|种地网

GMT+8, 2024-11-22 19:21 , Processed in 0.04000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