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地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氮肥过量施用是导致农田土壤酸化的最主要原因

2021-5-20 16:37| 发布者: 种地网| 查看: 762| 评论: 0

摘要: 土壤酸化(表现为土壤pH值的下降)能够加速营养元素流失、促进铝、锰以及重金属等元素的活化、改变土壤微生物种群及活性、影响作物根系发育和养分吸收、滋生植物病虫害等等,从而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 ...
氮肥使用方法 

土壤酸化(表现为土壤pH值的下降)能够加速营养元素流失、促进铝、锰以及重金属等元素的活化、改变土壤微生物种群及活性、影响作物根系发育和养分吸收、滋生植物病虫害等等,从而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的潜在威胁,对粮食安全和环境安全产生长远影响,是土壤学、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该论文通过对我国主要农田土壤pH值20年的变化研究发现,我国农田土壤pH值平均下降了约0.5个单位,相当于土壤酸量(H+)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2.2倍。其中,经济作物体系土壤酸化比粮食作物体系更为严重;即使是过去被认为对酸化不敏感的石灰性土壤,其pH值也同样出现了显著下降的现象。在自然条件下土壤酸化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土壤pH值每下降1个单位通常需要数百年甚至上千年,而我国过去20年来的高投入集约化农业生产大大加速了农田土壤的酸化过程。

通过系统的理论分析,该论文发现氮肥过量施用是我国农田土壤酸化加速的首要原因。在华北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华南水稻-小麦轮作等“一年两熟”种植体系中氮肥大量施用每年所产生的酸量(20~30千摩尔/公顷)约占总产酸量的60%;蔬菜大棚等设施农业中过量施氮的年产酸量(约200千摩尔/公顷)占总产酸量的90%。秸秆移出带走的盐基对土壤酸化的贡献(15~20千摩尔/公顷)虽然因农作物种类和生物产量而有所差异,但明显低于氮肥施用的贡献。值得注意的是,长期以来被当作土壤酸化主要原因的酸雨在农田土壤酸化中的贡献并不大,仅为0.5~2.0千摩尔/公顷。由此可见,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前提下严格控制氮肥施用量,减少过量施氮,不仅是作物高产高效的需要,而且也是缓解农田土壤酸化的重要途径。

目前生产上仍然普遍存在“氮肥越多越高产”的错误观念,过量施氮已成为集约化农业生产体系相当普遍的严重问题。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氮肥用量迅猛增长,到90年代中期我国已成为世界氮肥生产和消费的第一大国,在占世界7%的耕地上消耗了全球35%的氮肥。统计资料显示:1981年至2008年,粮食年产量从3.25亿吨增加到5.29亿吨,增长了63%,而氮肥消费量却从1118万吨增加到3292万吨,增长了近2倍。由此带来不良后果包括:氮肥生产效率不断下降,氮肥损失引起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过量施用氮肥导致的土壤酸化、温室气体排放和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等问题已成为全球集约化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威胁。就我国而言,北方一些蔬菜大棚由于长期过量施用氮肥使土壤pH值由原来的7~8降低到4~5,病虫害严重发生,蔬菜品质和产量显著下降,一半以上的氮肥养分进入地下水造成饮用水硝酸盐污染。南方部分红壤的pH值已经降至3~4之间,造成玉米、烟草、叶等农作物的大量减产甚至绝收。需要指出的是,这类问题不仅出现在我国,而且也在世界各地的集约化农业生产中普遍存在,氮肥过量施用导致的包括土壤酸化在内的一系列农业与生态环境问题在全球范围引起广泛关注,该论文发现的过量施氮造成农田土壤酸化现象充分揭示了这一重大问题。

该课题组及其合作单位的另一研究结果表明,华北平原和太湖流域农田中过量使用氮肥主要通过气体和硝酸盐的形式进入大气和地下水,如果采用科学的养分管理技术可以在降低氮肥用量30~60%的条件下既保证粮食产量又不至造成氮肥污染,实现农业和环境的“双赢”。因此,如何在持续提高作物产量的同时,控制或降低氮肥用量、有效地减少过量氮素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已经成为国际农业和生态环境领域所共同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

氮肥使用技术 
 

相关阅读

桂公网安备 45010702000689号|桂ICP备14001967号-1|栽培技术|免责声明:本站内容由网友供稿,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种植技术|农药价格|肥料价格|养鱼技术|茶叶知识|种地网

GMT+8, 2024-11-22 23:38 , Processed in 0.03343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