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地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杨梅大棚栽培的关键技术要点

2021-2-20 01:42| 发布者: 种地网| 查看: 523| 评论: 0

摘要:   杨梅属杨梅科乔木植物,果味酸甜适中,既可直接食用,又可加工成杨梅干、蜜饯等,还可酿酒,具有生津、止渴、助消化等功能,深得大家的喜爱。那么,如何才能产出优质杨梅呢?本文就其大棚栽培技术作相关介绍。 ...
杨梅种植技术 

  杨梅属杨梅科乔木植物,果味酸甜适中,既可直接食用,又可加工成杨梅干、蜜饯等,还可酿酒,具有生津、止渴、助消化等功能,深得大家的喜爱。那么,如何才能产出优质杨梅呢?本文就其大棚栽培技术作相关介绍。

  一、地块与品种的选择

  搭建大棚要因地制宜,一般应选坡地较平缓的地块搭建大棚,不宜在地势陡峻、坡度大的地块搭建大棚。

  品种的选择以易结果、成熟早、品质优良的品种为主,浙江中部地区一般选用荸荠种、早晶等早熟杨梅品种为主。

  二、整形修剪与树体的改造

  实施矮化开心整形修剪技术,构建合理的矮化树体,便于农事操作和优质果的稳产,并利于杨梅大棚的搭建。

  对原有的大树宜进行大枝修剪,拉开大枝与中心枝的角度,以矮化树体。一般经2年改造后树冠开张,高度控制在2.5m左右,*不超过3m,即可进行搭建大棚。树高超过5m的,搭建大棚成本会很高,而且牢固度方面的风险也较大。

  对以小苗培植的新园,应在主干15cm处进行定干,培养低干矮树冠的自然开心形,树高控制在2.5m左右,待树冠直径达1m以上,才可搭建大棚。

  三、大棚的搭建与盖膜时间

  大棚采用镀锌钢管结构、竹木结构或者水泥柱+钢管、水泥柱+毛竹。塑料膜以聚乙烯膜和乙烯醋酸乙烯膜等多功能复合膜为主。大棚栽培的棚膜厚度7丝,盖棚膜时间12月上中旬。注意棚顶膜与杨梅树冠顶部间距应大于1.5m。

  浙中地区,要注意防雪灾压棚、倒棚,同时也要注意可能发生的强对气流对大棚的破坏。

  四、棚内授粉

  杨梅为雌雄异株,大棚内与外界隔绝,为解决授粉问题,有3种方案:

  1、每个大棚内配栽雄株;

  2、在雌株上适当地高接雄株的枝条,作为授粉之用;

  3、在山上选雄树单株,搭建小棚覆盖农膜,以达到与雌花花期相遇,在杨梅花期,剪雄株上的枝条,插在盛水的可乐瓶等容器中,悬挂大棚内,作临时授粉用。

  杨梅为风媒花,因棚内无风,故一般须进行吹风授粉。

  五、大棚内温度调控

  1~2月气温偏低,全棚应密封薄膜为主,尽量少掀膜,必要时可选晴天气温较高的中午适当揭膜;3~4月棚内气温骤升,当温度超过30℃以上时要开膜通风降温,下午3:00时后再密封棚膜;4月中旬以后气温升高须定时揭膜,四周薄膜宜昼开夜闭;5月上旬当夜间*气温稳定超过10℃以上后可揭去边膜,保留顶膜。人工调控温度的主要方法是开、闭棚门和开、闭裙膜与天窗。

  六、大棚内湿度及水分调控

  盖棚以前,将水分灌足。盖棚初期,空气相对湿度稍高,土壤水分偏多,棚内若湿度过高,要及时通风降湿,尤其是授粉期间棚内湿度不宜过大,但果实膨大期棚内湿度大有利于果实发育肥大。

  雨水可通过上坡地表渗流入棚内,土壤仍可保持湿润。果实膨大期土壤干燥,棚内需及时灌水,以保证果实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求。

  七、肥料管理

  施肥推行“重钾适氮控磷增施有机肥、追施微肥”的原则,要求有机肥(包括草木灰)占30%以上,N:P:K的比例为1:(0.1~0.2):2.5,每年施2次肥,即6~7月采果后的恢复肥与10月的基肥。另外,大棚内应视具体情况,安全使用高美施800倍、有机钙2000倍、0.2%磷酸二氢钾等营养液。

  八、果实管理

  及时蔬果,适时采收。

  九、除膜

  果实采收后及时除去顶膜。

  十、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同常规管理。

  十一、采果除膜后的管理

  1、施好采果后恢复肥与基肥;

  2、做好删枝、回缩、摘心、去萌等修剪工作,以控制树体,培养合理的树冠与结果枝群。

杨梅种植技术 
 

相关阅读

桂公网安备 45010702000689号|桂ICP备14001967号-1|栽培技术|免责声明:本站内容由网友供稿,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种植技术|农药价格|肥料价格|养鱼技术|茶叶知识|种地网

GMT+8, 2025-2-6 03:58 , Processed in 0.02613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