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地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西瓜细菌性叶斑病害防治

2021-1-24 22:08| 发布者: 种地网| 查看: 588| 评论: 0

摘要:   西瓜细菌性叶斑病又称西瓜细菌性角斑病。此病全生育期均可发生,叶片、茎蔓和瓜果都可受害。主要在开花座果期至采收盛期发病*重。苗期染病,子叶上产生褐色圆形至多角形病斑,真叶沿叶缘呈黄褐至黑褐色坏死干枯 ...
西瓜种植技术 

  西瓜细菌性叶斑病又称西瓜细菌性角斑病。此病全生育期均可发生,叶片、茎蔓和瓜果都可受害。主要在开花座果期至采收盛期发病*重。苗期染病,子叶上产生褐色圆形至多角形病斑,真叶沿叶缘呈黄褐至黑褐色坏死干枯,*后瓜苗呈褐色枯死。成株染病,叶片上初生水浸状半透明小点,以后扩大成浅黄色斑,边缘具有黄绿色晕环,*后病斑中央变褐或呈灰白色破裂穿孔,湿度高时叶背溢出乳白色菌液。茎蔓染病呈油渍状暗绿色,以后龟裂,溢出白色菌脓。瓜果染病,初出现油渍状黄绿色小点,逐渐变成近圆形红褐至暗褐色坏死斑,边缘黄绿色油渍状,随病害发展病部凹陷龟裂呈灰褐色,空气潮湿时病部可溢出锈色菌脓。

  【病原与发生规律】

  Pseudomonassyringaepv.lachrymans称假单胞杆菌,属细菌。病菌在种子上或随病残体留在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来源。病菌借风雨、昆虫和农事操作进行传播,从寄主的气孔、水孔和伤口侵入。细菌侵入后,初在寄主细胞间隙中,后侵入到细胞内和维管束中,侵入果实的细菌则沿导管进入种子。种子上的病菌可在种皮或种子内部存活1—2年,种子带菌在3%左右,带菌的种子发芽时,病菌在子叶上引起发病。发病适温为24—28℃,*为39℃,*4℃,48—50℃经10分钟致死。气温21—28℃,相对湿度85%以上的梅雨季极易造成流行发病,露地栽培比保护地栽培发病严重。低洼地及连作地块发病重。浙江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病盛期是在4—6月和9—11月。

  【防治方法】

  与非葫芦科作物2年以上轮作。选用耐病品种。培育无病种苗,用新的无病土苗床育苗;保护地适时放风,降低棚室湿度,发病后控制灌水,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抗病能力。露地西瓜推广避雨高垄地膜覆盖栽培,平整土地,完善排灌设施,收获结束后清除病株残体,翻晒土壤等。

  种子处理。用60℃温水浸种15分钟,或角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500倍液浸种2小时,而后催芽播种。或播种前用40%福尔马林150倍液浸1.5小时、或用50%代森按水剂500倍液浸种1小时,清水洗净后催芽播种。

  发病初期,可采用下列杀菌剂进行防治: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4000倍液;88%水合霉素可溶性粉剂1500—2000倍液;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20%噻唑锌悬浮剂300—500倍液+12%松酯酸铜乳油600—800倍液;20%噻菌铜悬浮剂1000—1500倍液;20%喹菌酮水剂1000—1500倍液;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1500—2000倍液;36%三氯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45%代森铵水剂400—600倍液;60%琥·乙膦铝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47%春·氧氯化铜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对水喷雾,视病情每5—7天喷1次。

西瓜种植技术 
 

相关阅读

桂公网安备 45010702000689号|桂ICP备14001967号-1|栽培技术|免责声明:本站内容由网友供稿,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种植技术|农药价格|肥料价格|养鱼技术|茶叶知识|种地网

GMT+8, 2025-4-4 20:19 , Processed in 0.04061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