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病情况 某鸭场饲养的3 500只樱桃谷肉鸭在18-20日龄起开始发病,*初每天发病7—8只,而后每日发病达30-40只,并且每日有15-10只鸭死亡,全程共发病约1 200只,死亡341只,发病率36%.病死率28.5%。发病初期,养殖户认为是大肠杆菌病.使用抗生素治疗不见效果。 2、临床症状 急性病例发病后2-3天内死亡,主要发生于雏鸭,除具有一般性症状,如食欲下降、精神不振等,还具有特征性的症状,如呼吸困难,喘气表现伸颈张口呼吸,同时发出于性特殊的沙哑声.口鼻流出浆液。病鸭腹泻,迅速消瘦死亡,死亡率可达50%-*。另外.部分病鸭表现神经症状。 3、剖检变化 肺和气囊上有数量不等的灰黄色或乳白色的霉菌结节,鼻、喉、气管、支气管黏膜充血,有淡灰色渗出物。肝淤血且脂肪变性。慢性型病例可见支气管肺炎变化,肺实质中有大量灰黄色结节.切面呈干酪样团块,结节在胸部的气囊也可见到。部分胸腹部气囊膜上有2—5毫米厚的圆碟状中央凹陷的霉菌苗落,或称霉菌斑,有时被纤维素浸润,并呈灰绿色或浅绿色粉状。此菌落见于鼻腔、眶下窦、喉、气管和胸腹腔浆膜。肠黏膜充血,有时见腹膜炎。 4、实验室诊断 取肺病灶的霉茁结节或霉菌斑少许于玻片上,加10%氢氧化钾溶液1-2滴,混匀透明后,加盖玻片,在高倍镜下观察,可见有分枝和横隔的曲霉菌菌丝及孢子。 5、治疗措施 更换新鲜的饲料及垫料,并把垫料下的土铲去一层,同时配合药物治疗。投喂制霉菌素,按每80只雏鸭50万单位/次,每日2次,连用4天。饮水中添加葡萄糖、速补(多种维生素),防止应激和缓解肝肾损害.同时用恩诺沙星等抗菌素药物防止继发感染。使用o.3%的过氧乙酸,彻底消毒鸭舍和运动场。鸭群按以上方法治疗,5天后症状逐渐消失.但是仍有个别病重的鸭死亡。 6、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查,确诊该鸭场发生了鸭曲霉菌病。 7、防治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特别注意鸭舍的通风换气和防潮湿。不用发霉的垫草,同时禁喂发霉饲料。喂料时要少喂勤添,避免饲料在槽中积压变质。鸭舍可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或o,5%新洁尔灭和o.5%-1.O%甲醛消毒。注意孵化器的消毒,孵化前或对已人孵的鸭蛋应在12小时内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以杀灭蛋壳表面的霉菌或霉菌孢子以及其他细菌和病毒。 如果鸭群已被污染发病,应及时隔离病雏,并在饲料中加入o.1%的硫酸铜溶液,以防止再发病。南方放牧的鸭群发病后应更换牧地.远离污染环境。 该病无*疗法,可试用制霉菌素气溶胶吸入,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或口服碘化钾有一定的疗效.每次饮水中加碘化钾5-10克;还可以将碘1克、碘化钾1.5克溶于1 500毫升水中,进行咽喉灌入。用两性霉素或克霉唑(三苯甲咪唑)治疗也有一定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