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范围
本标准规定无公害茭白生产亩产量(1250-2000千克/667平方米),产地环境技术条件,肥料、农药使用的原则和要求,生产管理等系列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江淮地区露地和保护地无公害茭白生产。
二、引用标准
GB8079-1987 蔬菜种子
DB34/204-2000 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规程(生产基地条件)
DB34/203-2000 无公害蔬菜通用标准
DB34/204-2000 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规程(农药)
DB34/204-2000 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规程(肥料管理)
三、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无公害茭白生产基地应选择交通方便,不受污染源影响或其污染物含量限制在允许值内,生产基地5千米以内及灌溉水源无污染源存在,土壤肥沃,PH值达6.5-7.0,水利条件优越,且基地环境质量(大气、灌溉水、土壤)符合DB34/204规定的平原或丘陵区。
四、肥料、农药使用原则和要求
肥料使用按照优化配方施肥原则,以有机肥为主,在允许范围内适当追施配方肥料,禁止使用未经登记的化学和生物肥料。农药使用以安全、高效、经济、有益环境为原则,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规则,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及有"三致"的农药。并按照DB34/204标准执行。
五、生产栽培技术
(一)品种选择
1、单季茭(一熟茭类):宜选用杭州一点红、象牙茭、大苗茭笋及软尾茭笋等。其主要特点是耐肥、耐热、成熟期较迟,体大、产量高。
2、双季茭(二熟茭类):宜选用杼子茭、小蜡台、中介茭等。产量高于单季茭,其中第二熟产量高于*熟,该类品种对肥水条件要求较高,管理相对困难。
(二)选苗
在老茭墩育苗应在冬至前挖起将周围老根切除平摆在浅水沟中越冬,3月底至4月初栽植,一般栽植3年后重新选苗。
(三)整地
田块应经过二犁二耙,做到四平泥烂,无杂草桔杆,并保持一定的浅水层。
(四)栽植密度
根据品种特性确定适宜插植密度,春栽茭白一般行距为0.8-0.9米,株距在0.5-0.6米,每丛1-2株,插前将老根切去2-4厘米,栽插不宜过深,以不浮苗不歪苗为宜。本年收获后应及时间苗,去除老弱病株,保持田间密度,增加植株通风透光。
(五)合理施肥
由于茭白生育期较长,植株高大,需肥量较多,要求基肥要足,追肥要及时。选苗后的茭墩在栽植前用20%的人粪尿拔施或少许尿素撒施,以防烧伤新苗。基肥每亩施人畜粪50-100千克,碳铵50千克,过磷酸钙40千克,拌匀后结合整地深层耙施。在插后10-15天追施促苗肥,亩施人粪尿10-15千克或碳铵25千克加过磷酸钙10千克,施用化学肥料时宜在阴天下午离茭苗2厘米左右撒施;栽植后一个月追施分蘖肥,亩施人粪尿30-50千克或尿素10-15千克,促进早分蘖早孕茭,7月底需追孕茭肥,在茭白膨大期施用,亩追人粪尿40-60千克或尿素15-20千克,可视植株生长状况适当调整,不宜过多,以免植株贪青晚熟,影响品质。*次采收后及时追速效肥,一般亩追尿素5千克为宜,以促进二茬茭生长。
(六)科学管水
茭白栽植后以3厘米的浅水促成活,以后逐步加深水层,分蘖期保持5-7厘米水层,分蘖后期保持10-13厘米水以控制无效分蘖,到孕茭期应保持17-20厘米水层,促进茭白肉质洁白肥嫩。
(七)中耕剥叶
一般在封行前要进行二次中耕及*剥叶,中耕在栽后半个月和封行前进行,疏松土壤清除杂草。剥叶主要是剥去植株上老、黄、病叶。
(八)病虫害防治
1、药剂防治病害
(1)叶锈病: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杜邦福星8000-10000倍液喷雾。
(2)胡麻叶斑病: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敌瘟磷乳油700倍液喷雾。
2、药剂防治虫害
(1)茭螟:可用15%锐劲特悬浮剂1000-1500倍液,或20%索克(三唑磷+阿维菌素)乳油700倍液喷雾。
(2)白腊蝉:可采用20%异丙威乳油8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
(九)适时采收
采收标准是三叶片,外叶长齐,心叶短缩,孕茭部膨大,叶鞘由抱合而分开,并露出白色茭肉时,是采收*时期,一般单季茭在白露至寒露采收;双季茭*熟在当年秋分至霜降采收,第二熟在次年立夏至夏至采收,采收时要小心,不要踩伤邻近幼茭,采收后茭白要及时上市,不宜长期储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