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苗是辣椒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幼苗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辣椒产量的高低。因此对辣椒育苗期常出现的一些问题有必要分析其原因,采取相应的技术或措施加以管理。
辣椒具有喜温、耐涝、耐旱、喜光而又耐弱光的特性,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温度要求比较高,种子发芽适宜温度为25℃-30℃。当温度超过35℃或低于10℃时都不能较好地发芽。试验表明:25℃时发芽需4-5天,15℃时需10-15天,12℃时需20天以上,10℃以下时则难于发芽或停止发芽。
辣椒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0℃-30℃,温度低于15℃时生长发育完全停止,持续低于12℃时可能受害,低于5℃时则植株完全死亡。
一 、 低温对辣椒幼苗造成几种危害及解决办法:
1、不出苗 辣椒播种后一般需经过一段时间(干籽冷床约15天左右,温床约8天左右),仍不见出苗。扒开苗床土检查种子,如果剥开种皮观察种胚仍是白色而没有腐烂,则证明苗床条件不宜造成不出苗,要想方设法增设热源,增加覆盖物,提高苗床土的温度,促使种子发芽。
2、幼苗顶壳 当温度较低时或出苗时间过长时,会出现辣椒幼苗出土后,种皮不脱落,夹住子叶,称为顶壳或带帽。顶壳由于子叶不能展开,妨碍光合作用,使幼苗生长不良,发育迟缓而形成弱苗,部分幼苗由于长时间不能将种皮顶开而死亡。
造成辣椒幼苗顶壳的原因
一是表土过干,使种皮干燥发硬的缘故。
二是种子质量不好或床土里有病菌,也可造成幼苗顶壳。
三是在种子发芽和出苗过程中,受到病菌侵害,也可造成幼苗顶壳。
四是冷床育苗破土出苗时遇低温,幼苗生长缓慢,幼苗的生长力量不能将种皮顶开,常造成大量幼苗顶壳。若遇长期低温,不仅有大量幼苗出现顶壳现象,而且会造成大量幼苗死亡。
防止幼苗顶壳的方法有,在播种时床上要充分浇水,特别要浇足底水,浇底水的标准要求从土面层浸入深度达到20厘米以下,在出苗前保持湿润;种子播下后盖营养土的厚度要恰当,不能太薄也不能太厚,一般在1厘米左右,并在表面再盖一层稻草或地膜(*用黑色地膜);稻草或薄膜不能揭太早,当出苗达到70%以上时方可揭膜,幼苗顶土时,过早揭除稻草或塑料膜,会使种皮变干,不能脱落;低温造成的大量幼苗顶壳,尽量采取保温措施,提高苗床湿度,加快幼苗生长。
增加晚间保温覆盖物,是辣椒育苗防止低温危害的有效措施;由于夜间温度低,特别的雪后初晴的清晨,霜冻低温往往是造成辣椒幼苗容易受害的关键时段,晚上要采取保温措施,可在大棚内加盖小拱棚保温,也可以采用双层膜覆盖,即先盖一层农膜,再在上面加盖2—3层遮阳网或铺盖报纸、麻袋,上面再盖一层薄膜,多层覆盖保温效果好。
辣椒苗床遇到连续低温,还需要注意降湿的问题;由于冰雪时间过久,大棚长时间处于封闭状态,大棚的水气不能逸出,会使苗床湿度增大;苗床湿度过大会诱发一些病害,所以要注意放风降湿,一般在每天下午2时左右,适当放风换气,降低大棚内苗床的湿度。如果发现幼苗的叶尖已挂露,说明苗床湿度过大,除坚持每天放风外,也可在苗床上适当撒施草木灰吸湿,能有效降低湿度。
二 、苗床不同部位出苗不一致
造成出苗不齐的原因:
1、苗床不平,底水浇得不均匀,湿处先出苗,干处不出苗;
2、受光不均,温度不同,苗床向阳处比背阴处温度高,出苗快;
3、播种后覆土厚薄不一致,厚处生长速度慢,出苗晚苗床保温条件差,有的地方盖不严,漏风而温度低,影响出苗;
4、棚膜破损,经常漏雨,局部床土过湿,造成低温高湿,不利于出苗;
5、床土不够腐熟,带有病菌,或有蝼蛄、蛴螬、老鼠等危害,也会出苗不齐。
对策: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背风朝阳的地块,精耕细作,保持清洁;严格选择并配置好营养土,床土要肥沃疏松;对种子和土壤消毒处理,利用药土保苗,减少病、虫、鼠害;平整苗床,浇足底水;播种均匀,覆土一致播种后加强管理,使苗床各部位温度、湿度、透气性一致。
三、 幼苗烂根和烧根
1.烂根烂根时,根部发锈,严重时根系表皮腐烂,不长新根,幼苗易枯萎。
原因:床土温度过低,湿度过大。
对策:合理配置床土,改善育苗条件,保持合适的温度,加强通风换气,控制浇水量,调节湿度,特别是连阴天不要浇水。一旦发生沤根,及时通风排湿,增加蒸发量;勤中耕松土,增加通透性;苗床撒草木灰加3%的熟石灰,或1:500倍的百菌清干细土,或喷施高效叶面肥等。
2.烧根烧根时,根尖发黄,不长新根,但不烂根,地上部分生长缓慢,矮小脆硬,不发棵,叶片小而皱,易形成小老苗。
原因:有机肥未充分腐熟,或与床土未充分过筛拌匀;局部施肥过多,土壤溶液浓度过大;土壤干燥,土温过高。
对策:选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均匀配置床土,不施用过多化肥,一定要控制施肥浓度,严格按规定使用;浇水要适宜,保持土壤湿润;降低土壤温度;出现烧根的,适当多浇水,降低土壤溶液浓度,并视苗情增加浇水次数。
四、徒长苗和老化苗
1.徒长苗徒长苗,茎细,节间长,叶片稀少,叶薄而大,叶色淡绿,组织柔嫩,根系不发达,抗病力及抗逆性差,光合水平低,定植后缓苗慢,成活率低。
原因:光照不足,夜温过高,氮肥和水分过多;播种密度过大,苗相互拥挤而徒长;苗出齐前后,温度管理不善,床温过高。
对策:苗床选择在背风向阳的地方,保持薄膜洁净,提高透光率,增强光照。尽量少用遮阳网。及时通风,适当降低夜温,严格控制湿度,使夜温保持在15--18℃。稀播,及时间苗、移苗,防止苗拥挤。氮、磷、钾肥配合使用。运用生长抑制剂控制徒长,如喷施2000--4000mg/kg的比久。
2.老化苗生长缓慢或停滞,根系老化生锈,茎矮化,节间短,叶片小而厚,叶色深暗无光泽,组织脆硬无弹性,定植后发棵慢、长势弱、产量低,。
原因:床土过干,床温过低,苗龄过长,营养不足,水分控制过严,炼苗过度;用育苗钵育苗时,因与地下水隔断,浇水不及时而造成土壤严重缺水,加速秧苗老化。
对策:苗龄适宜,推广以温度为支点、控温不控水的育苗技术;蹲苗要适度,低温炼苗时间不能过长,水分供应适宜,浇水后及时通风降湿。发现老化苗,除注意温湿度正常管理外,可以喷洒10-30mg/kg的赤霉素等。
五、闪苗和闷苗秧苗不能迅速适应温湿度的剧烈变化,而导致猛烈失水,并造成叶缘干枯,叶色变白,甚至叶片干裂。通风过猛、降湿过快的称为闪苗,而升温过快、通风不及时所造成的凋萎,称为闷苗。尤其是穴盘育苗,出苗后温度过高时,应及时遮阳通风降温,也可在中午日照太足时用报纸等遮在穴盘上,防止灼伤幼苗。
原因:前者是猛然通风,苗床内外空气交换剧烈,引起床内湿度骤然下降。后者是低温高湿、弱光下营养消耗过多,抗逆性差,久阴雨骤晴,升温过快,通风不及时而不适应。
对策:通风应从背风面开口,通风口由小到大,时间由短到长。阴雨天气尤其是连阴天应隔苫揭苫,边揭边盖。用磷酸二氢钾等对叶面和根系追肥。
六、倒苗*常见的倒苗,是由猝倒病和立枯病引起的,根茎处缢缩而倒伏,病部先有色或淡褐色霉状物。
原因:苗床过湿,幼苗过密,间苗不及时,有利于多数真菌病原菌的发生和蔓延;营养土未消毒或消毒不彻底,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连续阴雨,光照不足,长时间低温,通风不良等。
对策:对床土、种子消毒处理,选用腐熟有机肥,减少接触病原菌的机会;播种不能过密,播后用药土覆盖,及时间苗;疏松床土,控制浇水,或经常在苗床上撒干草木灰或细土来降湿;结合药剂防治,清除病苗,再用800--1000倍的75%百菌清、50%多菌灵或65%代森锰锌喷施,7--10天1次,连喷2--3次。
七、药害苗期是农药的敏感生育期,耐药性较差,很容易发生药害而出现斑点、焦黄、枯萎乃至死亡。
原因:错用农药;浓度过高或浓度正确但重复使用;施药时气温高、湿度大、光照强;不恰当混用药剂等。
对策:正确选用农药品种,不乱混乱用,随配随用,浓度和次数适当;用药时,要看天、看地、看苗情,避过不利天气、不良墒情、不壮苗情,施药质量要高,喷洒均匀、适度;出现药害后,加强肥水管理,及时缓解。
八、气(烟)害育苗中叶片出现水渍状斑,叶内组织白化、多褐斑并*终枯死的现象,是肥料中的毒气如氨气、亚硝酸气体,燃料中的毒气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塑料膜中的毒气如乙烯、氯气等造成的气(烟)害。
原因:施肥不当,或加温时燃煤中的烟气漏出,或塑料膜使用中放出乙烯等毒气。
对策:合理施肥,避免*施用过量的速效氮肥,育苗前进行棚内消毒,加温时使用优质煤并防止烟道漏烟;选用优质农膜,及时通风换气或更换农膜。
|